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当太后的这些年! > 正文 第六十章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六十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起来, 朱慈燐也算老朱家的一朵奇葩, 当然这并不是说朱慈燐不是个好孩子,而是与他号称‘木匠皇帝’

    老子一样,腼腆、不喜欢的朱慈燐也有很另类、或者说与众不同的爱好。他喜欢钱, 特别是经由自己手赚来的银钱,这点从他周岁宴先是抓了铜钱算盘,再抓了玉玺就能看出来。

    说起来明末清初时期是华夏资本家萌芽期,也是欧洲各国正式进入大航海时期。在杨令月看来身为一介帝王爱钱并没有什么,只要取之有道就成。

    杨令月不希望朱慈燐的眼界过于狭窄,跟这个时代大部分权势之人一样只在老百姓的身份剥削,完全可以学英国、西班牙、之类的欧洲国家的资本家一样,到处扩充殖民地。反正从本质而言, 家天下时、帝王之尊便是最大的资本家, 既然朱慈燐爱钱,那就去收刮异族人的钱财、丰满国人的腰包。反正由后世而来的她是及其厌恶、憎恨那群生活在岛上的矮子们, 如果有机会的话,她绝对不介意将所谓大和民族变成少数民族,将这个岛国纳入大明的版图, 但是现在嘛, 还是先稳定朝政、对付后金那一拨鞑子。

    朱慈燐去了交泰殿上课后, 杨令月在过道上站了一会儿,便去偏殿叫醒了睡在一张床上的两姐妹。与朱慈燐同大小的朱淑婒是个浅眠的,杨令月刚走进房间里,还没来得及开口叫两人起床时, 朱淑婒就睁开了眼睛,软软濡濡的唤了一声“母后”

    “醒了。”杨令月笑了笑,顺手接过雪娟(贴身伺候朱淑婒的宫娥)递来的带着灰鼠毛皮做边、颜色娇嫩的夹棉襦裙,亲自为朱淑婒穿衣。

    朱淑婒再次软濡一笑,在她的配合下,杨令月很快就帮她把衣服穿好了。不过杨令月不怎么会梳头,所以梳头的工作依然是由雪娟做的。

    就在雪娟熟练的给朱淑婒梳双螺髻时,朱淑娖才揉着眼睛懒洋洋、慢吞吞的在床上坐了起来。“母后,你来啊!”

    朱淑娖到底要大点,相比朱淑婒还有点咬字不清,显然要清晰得多。这不,上一句话刚说完,就急急忙的问杨令月:“母后,皇弟呢?”

    “上课去了。”

    与朱淑婒一身天蓝所不同是,贴身伺候朱淑娖的雪雁,为朱淑娖一套淡粉色、衣襟衣摆处镶有白色狐狸毛皮的加棉厚襦裙。朱淑娖穿上后,与朱淑婒一样就跟年画上的玉女似的,当然这是指朱淑娖静的时候,要是碰到动的时候……呵呵,这是哪来的小乞丐,盗了别人的衣服来穿……

    瞧着连梳头都没个正行、坐不住的朱淑娖,杨令月忍不住扶额。“得了,今儿早上你哪里也不准去,就给本宫安身的待在乾清宫。”

    朱淑娖瞪圆了眼睛,像是不敢相信杨令月所说的话一样,语气特委屈的道。“母后,你想禁本宫的足!”

    “你这臭丫头在谁面前自称本宫。”杨令月直接一巴掌拍在朱淑娖的脑门上,没什好气的道:“只是一上午就禁足了,那母后以前常常一整天待在翊坤宫,那不成了终生□□。”

    朱淑娖调皮的吐了吐舌头,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的杨令月揉了揉她的额头,语气变缓的说道:“行了,等会儿你和贝儿一起去给天麟送点心,记住不可捣蛋,不然母后会真的禁你的足。”

    “哦!”

    朱淑娖乖乖点头,便从凳子上跳了下来,蹦蹦跳跳的往外走。在她身后,朱淑婒一脸无奈的跟着,显然对于有这么一个活泼外向的姐姐,走端庄娴淑款的朱淑婒也觉得压力山大。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第二日朱慈燐并不去交泰殿上课,而是由杨令月牵着,一起上早朝。朱慈燐虽说聪敏,但到底年龄小,现年不过虚四岁的他,根本就听不懂大臣们你来我往之间、暗藏的刀锋,也不知道为什么简简单单的一句‘加税’话语,就让他一直以来都和蔼可亲的母后勃然大怒。

    “加税~呵呵,现在天灾不断,平民百姓尚只能果腹,加税的话只怕会将百姓们逼上死路。”杨令月柳眉倒竖,显然是气坏了的说道:“哀家知道你们一个个出身高贵,四肢不勤五谷不非,但至少还是读过几本圣贤书,懂得为人为臣的道理,没想到……”

    “哀家甚是心痛。哀家将你们当成忠谏之臣,希望你们帮哀家在皇帝未成年时,为皇帝、为大明撑起一个郎朗盛世,可你们倒好,眼瞧着今冬日无雪,来年恐出现旱情之时,不出言安民利农之策,反倒异口同声的叫嚣国库不非让加税。

    满朝文武大臣都有点害怕此时冰霜漫布的杨令月,他们面面相觑,却只是沉默,没有回答、或许说不想回答杨令月这一串的问题。

    加税就加税。既然加税,那么你们谁能告诉哀家,为何只加农税,而不加工商税…”

    好,如此杀意凛然的话,瞬间震慑住了朝臣。朝臣不敢再多言,只异口同声的让杨令月息怒。杨令月勾唇冷笑,语气却猛地一变,不负先前那般怒气满满,却也藏着刀锋煞气。

    “哀家记得先帝还在时,曾对哀家说过我泱泱大明,工商业繁荣,但(工商)税收比却太少了,哀家现在想想,深以为然,比之农税来说工商税的的确确少了,索性今儿你们开了加税的口,哀家也不好令你们失望。加农税是不可能的,但是工商税嘛……”

    此言一出,大部分的朝臣们心都忍不住咯噔一跳,更由甚者,更是跪服在地,连连说道:“太后娘娘万万不可啊!加重工商税乃是与民争利啊!”

    “哦,加农税是应该的,加工商税就是与民争利,这不对,哀家记得千古以来都是士农工商,怎么比百姓们更低贱的商人反而成了百姓的代表。这是哀家读书少、所以理解不到位,这‘与民争利’中的民应该指的平头百姓。

    杨令月重重地吭了哼,再次毫不留情面的开口:“你们一个个别以为哀家不知道你们私下的勾当,哀家不管你们收了那些商贾富户多少好处,以至于在提出加税时,不涨工商税反而涨农税。哀家在这里告诉你们,谁他妈再敢提加税之事,哀家就让谁阖家三族下去陪先帝爷去。”

    得,此话一出,大部分的朝官们都闭紧了嘴巴,只有少数者仍然为心目中的‘真理’还在那叫嚣着。对于这种满腹经纶,却真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会夸夸其谈的货,杨令月是从来不放在眼里的,所以她大度的决定放他们一马。当然最主要的是将工商税的税收比定下来。

    明之一朝,农业税的税收比乃是每亩课税银九厘,又称九厘税,而特权阶级的士大夫们(只要考中秀才)则享受免税,至于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商贾富户,呵呵哒,那税收比简直可以用少量和无来形容。工商税的税收比是要调动的,杨令月自认自己还算一个善心人,不会真的让这些商贾富户们一个个因为交税而倾家荡产,但也不可能少交,要知道辽东的军饷几乎全靠工商税支撑,所以十税一是最好不过了。

    至于大明朝官们同不同意,杨令月想到魏忠贤交给自己的那堆重达几十公斤的各地厂卫名单,露出嗜血一笑。不同意的话,她不是说了吗,就让他们阖家三族老少一起下去陪先帝爷去。

    说起来,大明朝官们还是嘴巴上说得厉害,一旦涉及阖家三族老少爷们的性命,就算有个别不怕死、把名声看得比性命更重的主儿,也不敢轻捻虎须。

    于是杨令月提出的关于工商税采用十税一的比例来收取,农业税保持原样、的命令并没有多大的阻碍就得到了推广,虽说有商人,比如说后金提供了不少帮助的晋商联名抗议说税太重,都被杨令月以‘贩卖铁器、兵器图纸与金,乃资敌’的罪名,命厂卫全部抓捕,无论老幼皆下了大狱。

    杨令月此举虽有雷霆之势,但在鼓吹圣人学说的士大夫们眼里太过血腥残暴了。震慑于杨令月的手段,这些士大夫们虽明面上没有开腔为进了大狱的晋商们说好话,但私底下里无不说杨令月太过心狠毒辣,和依然把持着半壁朝政的魏忠贤乃是一丘之貉。

    对于这些士大夫们暗地里的瞎比比,杨令月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在她看来,她可没有给那些晋商们乱扣帽子,如果不是这些钻进钱眼、忘了祖宗的人打着去关外收人参鹿茸、珍馐的名义为后金输送物资,传递文书情报,后金那一拨人怎么会那么快的就崛起、并发展壮大了呢。

    《清实录》记载,天命三年,□□哈赤颁布七大恨时,山西商人就开始在关内外大肆活动,为后金政权在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后金崇德三年(公元1637年),皇太极命令满族贵族带领100名内地汉族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贸易,以弥补军费损耗。

    顺治初年,改国号为清的后金政府更是将山西旅蒙富商范永斗召为内务府皇商,人在内务府,赐产张家口,受朝廷委托,往来关内外,岁输皮币内府。可以说清朝占领全国过程中及历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都得到过晋商的财力支持。

    杨令月不想放任这些晋商们为私利卖国的行为,所以她干脆采用雷霆手段,趁此调税收比的机会,将山西商人一窝端了,诚然这里面或许有无辜的,但为了杀鸡儆猴,表明她这位太后娘娘是最最容忍不了这点,所以杨令月还是下令让分布在山西的厂卫将下了大狱的晋商们全部杀了,家产全部充盈国库。

    杨令月这样做,名声上是不好听了一点,但实际效果还是很好的。至少在杀了这一波卖国商人后,原先眼红晋商们家大业大、也想学他们向后金政府卖点他们急需的铁矿、兵器图纸的商人们,全都吓破了胆儿,一个个乖得像小鸡崽儿似的,太后娘娘你说得对,卖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卖国,小的们一定将此话牢记于心,就不用您老派厂卫那群土匪们天天跟门神似的杵在小的们的家门口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o(* ̄︶ ̄*)o

您正在阅读《当太后的这些年!》的章节:第六十章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39483/10920527.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