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当太后的这些年! >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六十八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好, 戚承志的理由太过强大, 至少说服了想留家照顾幼子的戚夫人,夫妻俩随着前来宣读懿旨的小黄门一起赶往京师。

    戚承志出身将门,所娶妻子李氏也是将门出身, 身体素质自然比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好了不少,就连马儿也是会骑的。

    因为耽误了一些时日,小黄门怕杨太后知道后会怪罪,便从驿站取了三匹快马,三人分骑一匹,跟着护卫安全的普通锦衣卫一起,骑马赶路。由于日夜兼程,马儿累了就在驿站调换, 戚承志夫妻俩很快就赶到京师, 并进宫面见了杨太后和朱慈燐小皇帝。

    “母后,这位就是新军教练, 未来的海军元帅吗?”穿着小版明黄色团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的朱慈燐瞪着大大、圆圆、好似葡萄一样儿的眼睛,上下打量这‘抢了他的钱’的戚承志, 面带笑容, 心里却想着, 钱花了就算了,但是如果钱花了、所谓的新军却没有练出来,那就……呵呵,

    朱慈燐藏在衣袖里的爪子用力一握, 小豆子说了,世上最惨之事就是断后,如果花了朕的钱、新军却没有练出来,呵呵哒,就算闹到母后面前,他也一定令其断后……这么想着,朱慈燐冲着戚承志笑得越发灿烂。

    这倒霉孩子……

    杨太后要是知道你有这种想法,别的不敢保证,但你亲妈、杨太后同志,一定会请你吃竹笋炒肉的。

    杨太后当然不知道她所生的小皇帝心思已经往那方面扭曲了,她见朱慈燐冲着戚承志笑得很开心,显然很满意的样子,不免欣慰的点头,语气也就越发和蔼的道:“这位想必就是戚夫人了,模样娟秀,和戚将军堪称佳偶美眷。”

    “太后娘娘过誉,妾蒲柳之资,连娘娘身边伺候的姑姑都比不过,怕是……”

    “你自谦了……”杨太后摇手打断了戚夫人的自谦之词,转而对春来说道:“想来此时,慈安姐姐正在礼佛,你领着戚夫人,和宝儿、贝儿一起去给慈安姐姐请安。”

    戚夫人是个聪明的女人,她一听杨太后这么说,就明白接连来要谈的事,不适合她听,便急忙起身行了礼,跟着春来、以及不怎么情愿的朱淑娖、朱淑婒二人一起离开乾清宫。

    几人走后,秋去和冬果也退出暖阁、守在了殿门外。按说清场过后就该开始说正事的,不过奇怪的是,杨太后并没有直接说正事,而是问起了戚承志的幼子。

    “哀家记得戚将军有一子,与皇帝相当,要是戚将军舍得,不如送进宫,当个伴读,与皇帝作伴如何?”

    这明显是恩赐的话语令戚承志傻眼了,好半晌才语气激动的道:“承蒙娘娘厚爱,下官一定让小子好好伴驾,陪伴陛下。”

    杨太后微不可见的点点头,这才开始说正题:“戚将军你是山东蓬莱人,哀家问你,这海禁一事是好是坏?哀家到底是该继续海禁,还是撤了海禁。”

    闻言,戚承志脸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暖阁内一时无声,所有人,包括小皇帝朱慈燐都将目光放在了戚承志的身上,让戚承志倍感压力。

    过了半晌,一直眉头紧锁的戚承志脸色转变为坚毅。他拱着手,恭敬对杨太后和坐在她身边的朱慈燐小皇帝说道:“娘娘,陛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自然是真话!”杨太后懒得搞‘何为真话?何为假话’的装逼行为,直接斩钉截铁的问道。

    “既然如此,还请娘娘、陛下恕臣无状。”戚承志语速不快也不慢的说道:“□□时期,倭国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倭国诸侯,就组织倭寇(即武士、商人、浪人的统称)到来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对此,□□爷为防沿海倭寇作乱与海盗滋扰,便下令延续自元时就有的海禁。”

    明早期海禁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也就是禁止当时的华夏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海禁之事说起来有利也有弊,利方面来说就是起到了自我保护,但却使国人的眼界越来越狭窄,也大大阻碍了中外的交流发展。

    到了明隆庆年间,中枢朝廷倒是调整了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只是到了永乐年间,倭寇再次在沿海作乱,海禁再一次开启,到了嘉靖年间,更是进一步加强了海禁政策。别问杨太后名下的商船是怎么出海的,呵呵,对于真正特权阶级的人来说,海禁有等于无,海禁禁的只是民间的商人和外国来华经商的商人罢了。

    当然明面上是这样,但私底下嘛,就如杨太后让夏时安排人手、将大批丝织瓷器贩往欧洲各国一样,与大明官员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商人们中也有暗中这么做的,不然走私商人又怎么想到利用海运北上给后金鞑酋送粮草呢!

    正是因为这样,杨太后才打算开了海禁,将后世几个重要的海港城市圈出来,作为对外经商口岸,与外界互通有无,以繁荣的对外贸易刺激国内,让国内的那些特权阶级和大地主们不再将目光死盯在土地上,而是放眼海外,不再通过剥削百姓,而是赚外国人的钱来丰满腰包。到了那个时候,想来就算她将土地全部收为国有,将农税压低至无,也没多少人提反对的意见了!

    想到此处,杨太后不免雄心万丈的道:“戚将军说的哀家都已知晓,诚然海禁有利也有弊,但总得来说弊大于利,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内年年天灾不断,外又有鞑子虎视眈眈,妄想取而代之。”

    “先帝爷在位时,魏公提高商税,才使得国库有多余的钱财支撑辽东驻军以及各地驻军军需损耗,才能有多余的钱财赈灾……”

    “正是看到了这个好处,哀家才会在皇帝登基后、在满朝文武大臣反对的情况下拒绝提高农税,改加商税。

    只是这些税收在不断发生的天灾面前到底车水杯薪,哀家不想加重百姓们的负担,只能另想他法。走私商人北上、经高丽运粮入鞑靼部之事,让哀家灵机一动,与其让他们黑了心肝、忘了祖宗的奸商将钱全赚了去,还不如握在大明,握在哀家和皇帝的手上,至少哀家和皇帝以后不会再年年为军费忧心,不会再为赈灾、国库没银子而烦恼。”

    “太后娘娘心系百姓乃万民之福,只是重开海禁事关重大,怕是内阁那里轻易不会松口啊!”戚承志也想大明开了海禁,毕竟这样,他所训练的新军才算物有所值。但就如他忧心的那样,那些平时大道理满满、关键时候却迂腐不堪的士大夫们估计不会那么轻易就松口,估计撤了海禁之事有得扯皮了。

    戚承志想想,只能先尽臣之义务,劝上一劝。只是他刚一开口,还没将想说的话语全出来,就见一直坐着表示自己是个乖宝宝的朱慈燐两只眼睛一瞪。

    “他们凭什么不同意。孔子有云,太阳照射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朕的,包括土地上的臣民也都是朕的。既然都是朕的,他们凭什么反对,有什么资格反对……”

    这…霸气的言语,让戚承志当场有些傻眼,而眼皮直抽抽的杨太后呢,则无力扶额。还他妈孔子说的,儿砸啊,孔子要是知道你借着他的名义胡言乱语,一定气得活过来将你逐出师门的,虽然你是个伪儒生。

    想到这儿,不知为何想笑的杨太后一巴掌轻轻的拍在朱慈燐的脑袋上,呵斥道:“你乱说什么,什么叫太阳照射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朕的,远的不说,那鞑子们和红毛夷不是也活在阳光底下吗,莫非他们脚下所踩的土地也是你的…”

    “母后说得是,他们脚下所踩的土地就是朕的,全是朕的,他们不过是趁着朕年纪小给霸占了。哼,等着,等朕长大后,一定亲率大军踏平鞑子和红毛夷,将失地夺回来,如此才不会愧对列祖列宗,才能让母后百年之后能有颜见父皇……”

    这话…她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呢!

    杨太后脸皮抽了抽,皮笑肉不笑的道:“皇帝,你可真孝顺啊!”

    孝顺二字说得颇咬牙切齿,不过正在得意洋洋的小皇帝并没有听出来。朱慈燐小皇帝听到杨太后‘夸奖’,当场笑得甜蜜蜜的回了一句:“母后放心好了,儿臣会一直这么孝顺你的…”

    杨太后:“…… ……”

    卧槽,她好想当着戚将军的面狠抽朱慈燐一顿怎么破!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 ̄︶ ̄*)o

您正在阅读《当太后的这些年!》的章节:第六十八章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39483/10920535.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