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当太后的这些年! >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一百一十四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泰昌十一年元月二十三, 朱慈燐下旨裁南京冗员八十九人。其中吏部主事二, 户部库大使五,兵部主事二,会同馆大使二, 工部侍郎一,主事三,都察院御史七,照磨一,通政司经历一,大理寺左右寺丞各一,翰林院孔目一,詹事府主簿一, 国子监助教一, 光禄寺署正二,行人司副一, 宗人府经历一,生药局大使一。

    二月二十八,日~本幕府在英教会的帮助下, 对起义军发动了总攻击, 日本再次陷入了内战的混乱之中。与上次内战而引发的混乱不同, 因为其中有想当渔翁者插手,日本幕府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赢得胜利,反而与起义军拼了个两败俱伤。

    英教会之所以选择帮助倭~国幕府,不过也是打着想当渔翁的主意, 但没想到同盘踞北九州的荷兰人居然暗中插了一手,让幕府与起义军拼了个两败俱伤。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英教会没捡到便宜,荷兰人一样也没捡到便宜,反而让在旁看戏、一肚子算计的大明现任皇帝,朱慈燐童鞋得了利。

    这厮在英国人与荷兰人撕破脸皮,就怎么完全吞并日本的问题吵吵闹闹之时,小狐狸似的朱慈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三千万白银的价格从日本幕府手中永久性买下鹿儿岛,声称那里风景秀丽,杨太后极爱,他身为人子又是一国之君,为表孝心,便决定买下鹿儿岛、在上面修一座皇家林园,以供杨太后闲暇时住上一住。

    朱慈燐是不是真的只为聊表孝心、英荷兰双方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出钱买下鹿儿岛后,日本幕府的态度一下子强硬起来,只答应让长崎作为日本目前唯一的国际贸易港。

    英荷兰两国一下子内伤了,想教训教训不识相的倭国,又怕在旁看热闹懒得很嗨的大明皇帝捡了便宜,所以只能憋住气暂时认了这与内战开始前基本没什么变化的事儿。

    接下来,或许是尝到了甜头,朱慈燐认为打着孝敬母亲的名义花点钱在全世界圈地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于是在新瑞典公司在北美大陆特拉华河沿岸,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一块土地,并在此建立了克里斯蒂娜要塞,也就是后世的特拉华州的威明顿时,朱慈燐紧随其后,购买下了墨西哥海域。

    关于为什么不是北接特拉华河的宾夕法尼亚州,或者接壤的新泽西州以及马里兰州,而是多沼泽、浅滩、红树林的墨西哥湾,这就要问杨太后了。

    来自后世的杨太后可是知道墨西哥湾储藏的石油以及天然气数目多得吓人,所以趁着欧洲各国都在计划着瓜分北美洲,也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杨太后便跟朱慈燐提议从当地土著手中买下墨西哥湾,反正照着如今的进程来看,绝逼会提前进入工业时代,而工业时代也意味着工业机器会逐渐代替手工劳动,只精通历史的杨太后不知道从蒸汽时代过渡到石油广泛得到使用的科技时代需要哪些步骤,但至少先将物资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才是硬道理。杨太后相信依现在朱慈燐从新开发出的圈地盘爱好,借着孝敬她老人家的主意,一定让那世界上那些盛产金啊银矿产、或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天然气储藏地都插上大明的旗帜。

    啧,借口全世界买地,修建皇家林园,这主意真的不错不是吗!杨太后回望乾清宫正殿墙壁上挂着的巨副世界地图,很开心的笑了。

    墨西哥湾海域到手了,那么接下来该在哪儿买地了呢!是被成为金山银山遍地的加利福尼亚呢,还是石油产量同样丰富的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

    ——杨太后想了想,转头询问正端坐案桌前、认真批阅奏折的朱慈燐。

    “自然是金子银子更重要一点。不过母后啊,那什么加州真的盛产黄金吗,你别是被告之这一消息的海商骗了。”就如墨西哥湾海域隐藏着巨大财富的消息是大明海商告之的,加州有广阔的金矿以及亚太、中东地区地底蕴藏石油也被杨太后说成是忠心耿耿的大明海商私下汇报的。

    由于此时全世界正处于航海时代,蒸汽机还没影儿,所以石油的重要性根本就没人知道,朱慈燐之所以会跟杨太后的话买下墨西哥湾海域,除了是杨太后提出的,还有价钱十分便宜的缘故,秉承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道理,朱慈燐以无所谓的态度掏钱从当地土著手上买下了墨西哥湾海域,嗯,就当哄母后开心了。

    觉得自己实在孝顺的朱慈燐丢了朱笔,以无比认真的语气对杨太后道。“虽然有点怀疑这消息的准确性,但母后想要再花钱买下那据说遍地黄金的加利福尼亚,儿臣会坚定的出钱的,就当圈地建对外据点。”

    “三郎你可真是孝顺啊!”

    对于怀疑消息的正确性,却还是坚定的要把‘加利福尼亚’这块土地扒拉到自己怀中的朱慈燐,杨太后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只得摇摇头,吩咐人通知夏时,让他再联系当地的印第安人。从印第安人手中花钱买下加利福尼亚。

    不提精通、主管皇家商事的夏时是怎么威逼利诱从当地的印第安人手中买下加利福尼亚州的,泰昌十一年、这一年风调雨顺,平时时不时就冒出来膈应人的干旱、蝗灾,水涝、冰雹啊,通通没有来。而且在朱慈燐这个皇帝的言传身教下,大明民间也兴起了在国外买地皮修建住宅的风潮,据大明厂卫暗探调查得知、到泰昌十四年、朱慈燐大婚亲政为止,短短三年间,大明商人就从目光短浅、只知道从内吸血的‘奸商’转变成了到处圈地盘、搞殖民的资本家。这光速一般的变化,让杨太后也不禁咋舌、恍如在梦中。

    扯远了,咱们接着来说泰昌十一年的事。

    泰昌十一年五月,刑部尚书刘之凤奏陈:天下囚徒皆五年一审录,而高墙内宗室罪犯,长期不予审讯,请对高墙罪同于天下四徒例。朱慈燐同日允准。

    五月底,以御赐进士身份进入户部任职的徐烨在朝会上奏陈说为了方便对外贸易,提出铸造银币以及金币。杨太后和朱慈燐两位认为徐烨的提议十分的好,便让六部官员畅所欲言,讨论银币以及金币的重量以及含金银量的比例。

    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施凤来首先出列道:“蓬莱港、月港等最近开放的港口都曾陆陆续续的收到过欧洲各国自铸的金银币,户部官员曾称重量,每枚金银币重量虽不少、但却含有杂质,比不得户部铸造金银元宝。依臣之见,不如每枚金银币就铸造一两的额度,金银含量与原来不变。”

    听了户部尚书之言,现任户部主事的徐烨却有不同的意见。只听他出列这么说道。“施大人此言,微臣认为不妥。外国金银币都是以圆为单位,其重量与我大明五钱金银元宝相当,但含金银量就万万比不上我大明的一两金银元宝。因此就算要铸造金银币方便贸易,其重量、金银含量也应与欧洲各国的金银币保持一至。”他妈真要照施凤来的说法推出金银贸易币,准会亏死、从而让赚取差价的外国商人乐死。

    杨太后也觉得施凤来这老糊涂说了一个馊主意,因此示意朱慈燐就按照徐烨所说的那么办,下旨命令户部铸造与欧洲各国重要、含金银量一样的金银贸易币。再者,为了和国际‘接轨’杨太后下懿旨铸造出来的金银贸易币,大小等同欧洲各国的金银币,并改原来‘一钱、二钱,五钱、一两’的称呼为,一分、二分,五分,一元。

    “至于百姓们铜钱,等金银币铸造出来,按照1000文、三元银币的比例兑换。”

    这时候一两黄金可兑换10两白银,十两白银可兑换十惯铜钱,一贯铜钱等于1000文。按时一千文只能兑换一元银币的,但由于此次准备铸造的金银币含量与欧洲各国持平、并不怎么样,为了避免百姓吃亏,杨太后才说出了一千文换三元银币的话。

    毕竟金银币发行后,银币必然成为百姓们主流流通货币。而金币,估计只有对外贸易能够大面积的使用,所以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例保持不变。与一两黄金兑换十两白银一样,十枚一元银币依然只能兑换一枚一元金币。

    圣旨下发后,户部并没有急着铸造金银币,而是等着礼部设计大明金银币的图案形状!对于这件事,礼部官员采取很积极的态度,加班加点忙了三天,共设计了一百多种金银币样式、画于纸上、一起呈上供大明帝国的决策者朱慈燐以及杨太后挑选。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 ̄︶ ̄*)o

您正在阅读《当太后的这些年!》的章节:第一百一十四章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39483/10920581.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