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其他 > 小夫郎的市井生活 > 第37章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3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人在沁安县玩了两天, 在第三日午后回到州府。

    盛尧初期为了节省成本,只租了个作坊式的仓库,只在大门挂了个简略的牌匾, 只有四个‘盛尧茶行’大字。他第一趟因为不熟商路, 花了不少冤枉钱,回来给人家把账一还上,手里的纯利润也不剩多少了。第二趟继续赊账, 盛尧熟门熟路,开始会从北疆回来的时候,带牛、马、羊的皮毛, 还有乳制品回江南出售,这之后他赚的利润就很客观了。

    盛尧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不急着享受, 所以就没在并州买宅院, 如今盛尧茶行在并州已经小有名气了, 但还是窝在一个较偏的仓库落脚, 他自己也跟帮工们住在一起。

    他不像普遍的茶商开个铺面做零售,他忙不过来,他一出发来回得一年,铺子里出个什么事儿鞭长莫及,要是遭了小人, 商业名声给他毁了就得不偿失了。

    乔知舒进了作坊茶行, 还在原地转着圈打量,挺心酸的说实话, 不比自己在江州住的舒服。

    “东家回来了!”

    从屋里出来个穿袄的中年男子,头上带着黑布儒巾,看打扮应当是管事, 而且脚步急促,脸上也是焦急。

    “程叔,出了何事?”盛尧上前几步相迎。

    “东家,御史王大人昨儿来同您告别,有后事想要委托您办,我看江大人说的这样严重,便答应等您回来,便亲自找过去。”

    “后事?”盛尧眼睛微眯,有了寒光,“我不在这几日,州府又出了什么事?”

    “出大事了……圣上旨意,命并州茶马司御史王江纬进京面圣!”

    盛尧吩咐程叔送乔知舒去客栈休息,自己要立刻去御史府找王江纬。

    “我也去,多个人多个脑子,说不定我能帮上忙呢。”乔知舒不愿意,想跟着盛尧。

    盛尧顾不了太多,两人一人一匹马穿街走巷到了御史府。

    ……

    乔知舒跟着盛尧后面走,悄悄打量御史府,气派倒是气派,怎么冷冷清清的?一路到书房都没见一个下人。

    一进王江纬的书房,室内如冷窖,盛尧抬手按住乔知舒准备解毛氅的手,“无碍,大人不是拘于礼节之人。”

    然后领着乔知舒走到书桌前静坐的王江纬面前,“屋里像冰窖,大人何故不烧炭?”

    王江纬看见盛尧来了,深深叹了口气,他已经被冻得打牙颤了。

    “本官马上就要上京被刑部问责了,府中哪儿还有下人?哪儿还有炭火?贤弟啊,该来的它是躲不掉的啊……自驸马被抓,陛下每每诏令官员上京,不出一个月就处死,我这趟怕是凶多吉少了。”

    皇上亲下诏令,乔知舒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见这种阵仗,好奇地把王江纬瞪着。

    盛尧自然是要开口安慰的,“那些都是刑部亲自下人去宣的旨,而大人这次只是让自行上京接受问责,想来事态并不严重。”

    “再如何,这旨意也是要我顶着风雪上京,还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命面见陛下。”王江纬天性软弱悲观,依旧念念有词的表达恐慌。

    王江纬一想到自己的下场,连忙站起身来,僵硬着上前抓着盛尧的手臂道:“我这回是彻底明白了宦海无情,世态炎凉啊!你就瞧瞧我这府上……哪儿还有人呐?”

    确实,驸马被抓之后,王江纬一直没被牵连,因为大理寺没查到王江纬受贿和参与的行为。所以那时候,御史府大门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哪像现在,门可罗雀,无比萧条。

    对于王江纬,盛尧是一望便知其人,他十分擅长琢磨人心,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安慰王江纬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有的人天生悲观,安慰三天三夜都没用,不如直截了当的讨论解决方法。

    所以盛尧说:“大人且冷静,是福是祸还未可知,但是刑部的人没下来,说明就还有活路。咱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如何逢凶化吉。”

    “对对,你说的对,这次的圣诏肯定是为了茶叶走私案,可是大理寺都查了大半年了,按理说,我祖上八代都该查完了,没我什么事儿啊?”

    盛尧:“毕竟驸马是在大人管辖的茶叶市场出的事,但并州该抓的都抓的差不多了,所以,盛尧建议大人将重点,放在整治上。”

    “哦?贤弟快说明白!”

    “驸马案江南死的人太多,如今的江南是用人之地,据我分析,在圣上心中,大人您有三处可用之处。

    “其一,大人熟知食盐和茶叶贸易事项;

    其二,大人为官数十载一直清廉,乃至被排挤调任,说明大人绝非愿意同流合污之人;

    其三,驸马一案虽在大人管辖,但是茶马御史管茶叶贸易,却没有实权,强龙尚且压不过地头蛇,而如今大人又亲眼目睹驸马的下场,圣上杀伐果决,震慑世人同时也在大人心中埋下警钟,大人决计不会走驸马这条犯罪的路。”

    盛尧这一通分析,说的王江纬腰都挺直了,心中更是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是陛下首选的‘可用之人’。

    王江纬再一个字一个字将盛尧的话默念了一遍,而后双手以拳击掌,欣喜说道:“没错!贤弟说的没错!我目睹驸马走私案,我十分清楚茶叶走私是如何进行的,这其中《茶引制》有多少漏洞,每个州的通行关卡又有多少漏洞,我一清二楚!圣上若留我一命,我定能杜绝了宵小走私的心思!”

    “大人英明。”盛尧点头同意。

    “好好好。”王江纬犹如新生一般,内心充满了力量支撑,他又去扶着盛尧的双臂道:“贤弟乃我官途上的贵人啊!若没有贤弟,四年前在登州两岸,我也会是那些水寇刀下亡魂,如今三言两语使我犹如醍醐灌顶,再保了我一命!”

    “我王江纬对天起誓,若我活着从盛京归来,往后余生只为贤弟保驾护航!”

    “大人使不得。”盛尧扶着王江纬,不让他跪自己。

    “贤弟若不嫌弃,你我结义如何?”王江纬此话说的气虚,毕竟他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死在盛京,到时候盛尧等于多了个麻烦,还要上盛京给他收尸。

    “义兄在上,盛尧有礼。”

    出乎王江纬意料,盛尧不曾有一分犹豫,果断就应下了。

    等他们称完兄道完弟,乔知舒一把拽着盛尧,拧着眉怒问:“登州两岸?水寇?刀下亡魂?盛尧,你给我说清楚了!”

    四年前哥哥出发要走水路,他是知道的,但是遇上了这么危险的事情,若不是王江纬说漏了嘴,他这辈子都不会知道,他差点没有哥哥了!

    王江纬傻眼,“这、贤弟,这位是?”

    “……”盛尧有一些犹豫,他回想起来驻守官道的士兵来报信,说乔知舒是自己的夫郎,他不确定是不是知舒亲口说的。而现在箭在弦上,他也没机会问知舒。

    “这是与我一同长大的竹马……”盛尧一边介绍的同时,狭长双眸死死顶着乔知舒的表情,但乔知舒在听到他这个介绍的时候,只是低下头去,不叫他看自己。

    盛尧心中也是五味陈杂,但是已经开了口,只能接着说道:“他叫乔知舒。”

    说着,他轻轻笑了一声,“是我十四岁那年给他取的,希望他一生智慧,活得舒畅。”

    王江纬眨眨眼,还是不太明白二人的关系,哪有给竹马取名字的说法?这得是打小养着了,十分亲密才会给取名?不过他三十五六的人了,见多识广,很快就变通了。

    “与你一同长大,想必情谊非凡,那今日我们便三人结义,我年长你们二人,就尧儿为二弟,知舒为三弟,如何?”

    乔知舒这才抬起头,神色不变,顺应一声:“大哥在上,三弟有礼。”

    在之后,他就一声不吭隐于二人身侧,他满脑子都是八岁那年,他和盛雪隔着一墙,听里面盛尧斩钉截铁地‘往后的亲事我自己做主’。

    盛尧从一开始就排斥自己的,这么多年,也只是把自己当可怜的、没人要的弟弟疼爱罢了。可是自己呢?对盛尧……到底是什么心思?

    王江纬心结打开,也不排斥外出了,三人这日结义,理应上宴,便选了大酒楼一同用饭,顺便当饯行宴。

    三人宴上什么都聊,从彼此的出身,到如何步上官途、踏入商海都说的清清楚楚。

    乔知舒也说自己经营的茶馆,还给盛尧二人露了一手点茶和水丹青的手艺。

    王江纬:“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要我说,咱们三弟才是最厉害的,二弟有此等人才,何不在我并州开一座大茶楼?”

    盛尧闻言却看向乔知舒,他扬起眉尾示意乔知舒开口,想听他的意思。

    乔知舒会意,“我也有此计划,只是不确定立业落户于并州?还是江州?”

    王江纬道:“都开便是,有总号就有分号。并州有我看着,江州有我之同僚,你俩万事俱备,也不差东风,无需纠结。咱们兄弟三人,若是能让咱们并州茶叶在江南四州称王,那便是无上的荣耀。”

    乔知舒点头,眼中也满是憧憬。

    盛尧这才开口:“大哥说的是,年后我们便着手计划。”

    “该是如此。三弟,快再给大哥点上一杯好茶。”王江纬咂咂嘴回味茶之醇香。

    话题回到茶艺之上,乔知舒也提到了师父圆通大师,也突然就想到大师给他说过的小故事。

    “提到我的师父,我突然想到一事,虽然细微,但是现在一想,身居高位的人就是通过深入皮毛的方式,来推断一个人是否脚踏实地。”

    “师父曾同我讲了一个前朝的御前奇闻,说是几个看守宫门的士兵夜里玩忽职守,前朝皇帝大怒要杀了这些士兵,但是那夜皇宫没有发生危险,前皇不想自己落下个暴君无道的名声,于是把士兵叫道殿前,问他们城门上有多少条龙?门闩上又是什么颜色?”

    “其中一个士兵答了上来,于是便只有他活了下来!他能活下来的原因,是前皇认为只有认真驻守城门,一双眼睛十二时辰放在城门上,才会如此清楚城门样貌,这样的人一定不是玩忽职守之人,一定是清楚自己指责之人!”

    盛尧认同,“有道理,我买那些马帮,也是听他们能将万里茶道路上有多少座风雨廊桥,多少处歇脚茶亭说的清晰自信,才买下他们的。”

    很多人对某些领域都可以做到略懂皮毛,但是想在那个领域升官加薪,一定要懂更深层的东西才行。

    第二日,刚结义的三人就把州府逛了个遍,将并州有多少茶楼、茶馆,多少户贩茶的商队,城门有多少个口,城中又有多少观火台,等等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临出发,盛尧还拿了五百两银子给王江纬,让他上京路上不窘迫,天寒地冻不被冻死。

    **

    王江纬行了一个月,在大年初七终于面见皇帝陛下了。

    这之前,他一个刑部的人都没见到,因此他心里大石落了一半儿。

    皇帝也果然如乔知舒预料那般,责问王江纬道:“爱卿任并州茶马御史三年之久,这三年享我朝俸禄,你都做了些什么?你可心安理得?”

    王江纬战战兢兢,跪着将并州多少茶楼茶馆,多少户贩茶的商队,而且并州茶叶的价格,他能从茶农手上多少,说到茶商手上价格又是多少,去北疆又涨多少。

    庆隆帝听他说的与大理寺暗访的信息一致,且更全面,终于是放心了王江纬这个人。

    “爱卿能对并州茶叶市场了如指掌,想来这三年来也为茶马贸易做出了亲历亲为的表率,但是张印走私贩茶,到底出在你管辖的范围,你竟都没有察觉,朕定你个玩忽职守的罪也不为过。”

    张印就是驸马,皇帝深恶此人,不愿以前驸马称之。

    王江纬立马磕头,“陛下明鉴,臣于三年前调任并州茶马御史,茶马司为的是促进南茶和边马的贸易,并无实权,驸马官至都督,若他想瞒着,我又怎么撬开他的口。”

    “臣无能,却绝非玩忽职守啊,陛下。”

    庆隆帝:“无能?是否无能,朕一问便知,如今江南官商勾结走私茶叶,贩去邻国伤我国之气运,却只为自身利益!然商人重利,远京官员腐败不堪,朕是杀不尽也不忍再杀,爱卿之见,要如何保全了工农之众的利益呢?”

    王江纬将盛尧的建议表述出来,“回陛下,只需固定茶叶价格,如官盐的前例。”

    他这回答正是庆隆帝所想,“平身,爱卿起来作答。”

    王江纬起身之后,心里的压力去轻松了许多,接着又说出自己的见解,“另外,陛下还可以给江南再专门设立一个类似江南巡抚的职位,主要监察江南四州茶叶产量,销售,茶商收购,贩卖等工作。”

    庆隆帝听完大笑,龙心大悦,“爱卿啊爱卿,尔以无能之借口险些欺了君。”

    王江纬一听‘欺君’,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

    庆隆帝又道:“爱卿平身,你这性子,不怪得食盐司御史参你一本,将你调任并州茶马司,终日糊涂……”

    “你这人啊,唯有清廉忠君四字可取。”

    然而皇帝此时杀了一千贪官,要的就是清廉之人。而盛尧分析的王江纬三个可用之处,恰恰一语中破庆隆帝的心思!

    王江纬畏惧强权,人之常情,可是畏惧却不同流合污,这就很难得了。

    “江南茶叶贸易是根本,关乎国库和我国气运。宣我旨意,爱卿清廉公正,了解民情,提为江南茶马抚台。”

    王江纬睁大眼睛,重重一磕头,“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之信任。”

    “回去,你要实权,朕给了,若再不作为,妄图碌碌为之,朕就把你也砍了。”庆隆帝心情不错,跟王江纬开起了玩笑。

    王江纬这一趟上京,不仅好好的活着,还没降职,不仅没降职,还升职了!这下江南四州府的茶马司都归他管。回想和盛尧乔知舒二人对饮品茶的情景,历历在目,万万没想到官海浮沉,最后却是两个布衣兄弟给自己雪中送炭,保驾护航。

    这一刻,王江纬的心中只有一句话,此生,他王江纬只有盛尧、乔知舒这两个兄弟!有他的贵,就有那俩的富!

    远在皇都的王江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盛尧和乔知舒都还不知道,两人之间氛围有了不一样的东西混了进去……

您正在阅读《小夫郎的市井生活》的章节:第37章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4699/18886777.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