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恐怖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二十八章公报文章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二十八章公报文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项好的政策,就如人之大脑,而官僚系统就是手脚,与之配合。</p>

    所以,在湖广时,朱谊汐一言九鼎,依靠着军队,就能完成分田任务,并且重新编户。</p>

    而如今,纵使他有百万大军,也难操纵天下,没有官僚的配合,绝难成事。</p>

    这也是他为何把进士们一股脑地全部分配到地方的缘故,固然有锻炼的因素,但同样也是改变地方官场。</p>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玉anapp.c 换源app】</p>

    同样,省试的目的也是如此。</p>

    第一步,就是得刷新吏治,这是关键。</p>

    这般想着,皇帝突然来了兴致,去往了大明公报视察。</p>

    此时的大明公报,已经挂在内阁旗下,受到皇帝和内阁的双重领导,代表着朝廷的一言一行。</p>

    其刊登的内容,从国朝政策,到人事任命,再到地方大事,几乎是无所不包,以至于从一开始的四页,变成了厚厚的八页。</p>

    发布的时间,从月刊,到旬刊,到了此时,已经扩展成了三日一刊。</p>

    贴着皇城边,大明公报独占一个三进院,来来往往上百号人。</p>

    他们负责整理公报内容,然后再下发到城外,进行大规模的刊登,从而分发至全国各地。</p>

    内阁大臣们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查阅一番大明公报,看看其中的内容是不是敏感。</p>

    毕竟邸报是给官吏看,而公报是给百姓们看,有的人说有的不能说,有的需要美化,有的需要夸张。</p>

    “陛下,如今公报三日一发,遍及全国二十四地,不敢有丝毫的纰漏。”</p>

    由于公报挂在内阁旗下,而且又考究文采,政治敏感,负责人则是翰林院。</p>

    所以,翰林院两年的观政期间,大量的翰林们也来公报进行观政。</p>

    公报这里新闻驳杂,消息广泛,对于翰林们开阔眼界是十分有利。</p>

    此时给朱谊汐介绍的,则是负责公报、邸报的通政使,正三品官。</p>

    通政使司衙门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p>

    说白了,就是收发一切内外奏疏,然后筛选出来给内阁皇帝御览,本来负责邸报的,如今又涉及到了公报。</p>

    没办法,如果再多设一个衙门,显得冗肿,还不如废物利用呢!</p>

    通政使弯着腰,陪笑着道:“如今公报遍及全国,每一期刊印十万份,然后发至各省分馆,再进行增发。”</p>

    “若是将它们都算上,公报一期可达两三百万份。”</p>

    “哦?”朱谊汐一愣,饶有兴致道:“分馆?”</p>

    “是的,就是设在各省首府的分馆,毕竟大明幅员万里,公报若是都有北京运往,得不偿失。”</p>

    “所以只是在顺天府、天津府等几地印刷,其余地界都是送一份样式,然后再复印……”</p>

    见到皇帝来的兴致,通政使压抑心中的喜悦,越发地恭敬道:“另外,分馆也能从全国收集民间消息,奏疏中遗漏的,发至公报刊登。”</p>

    “百姓们也乐于见到他省趣闻。”</p>

    “没错。公报做的不错,对于内阁,朝廷来说,多了解一些地方之事,就能避免被堵塞耳目了。”</p>

    皇帝赞赏道。</p>

    虽然有锦衣卫、东厂两个渠道来了解地方,但消息渠道越多越好,才能互相印证,辨别真假。</p>

    古代为何那么多造反的?</p>

    贪官污吏们贪赃枉法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欺上瞒下,延误了灾情。</p>

    从而导致小灾变大灾,大灾成人祸,百姓们别无选择,只能造反。</p>

    况且,从事实的角度来看,锦衣卫全国不过十来万人,控制力最强的不过是北京城罢了,其余各省只能摸个皮毛,即使加上东厂也不例外。</p>

    多个渠道,总归是个好事。</p>

    “圣上所言极是。”通政使咬着牙,抑制住心中的欢腾。</p>

    看来自己的前途有望了。</p>

    十来个房间,里面都是撰写文章的翰林们,一个个见到了皇帝,脸色涨红,高兴不已。</p>

    随便抄其一纸文章,其上述说的是今日钱庄一事。</p>

    哟,紧跟时事。</p>

    详细一览,就是满眼的抨击。</p>

    一个是对商贾的贪婪,逾越进行大量的儒雅骂战,如果从读书人的角度来看,那是极为舒服的。</p>

    最后,则是对官员们的恨铁不成钢。</p>

    皇帝对你们多好,俸禄提高了数倍,搁在崇祯年间,能不饿死你就不错了,如今肚饱衣足,竟然想着向商人妥协。</p>

    在这一方面则委婉了许多。</p>

    “不错,你叫什么名字?”</p>

    “启禀陛下,小臣名唤长孙欢,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绍武四年二甲进士……”</p>

    年轻的翰林满脸通红,拘束地拱手弯腰,诉说着自己的身份。</p>

    “哦?文章倒是写得不错。”</p>

    皇帝赞赏了一句。</p>

    长孙这个姓倒是稀少,不过安庆桐城,在清朝时好像有一个桐城派吧!</p>

    心中叹了口气,安徽、江苏分家数载,可惜人散心不散,张口还是南直隶。</p>

    不过也对,省哪里有直隶身份高?往其他各地走走,人家只知南直隶,不知安徽者多矣。</p>

    心中想的,右手则压了压文章,指着后面抨击官吏部分,说道:“商人固然可恨,但那些官吏,也好不到哪里去。”</p>

    “得陇望蜀,欲壑难填,你这个抨击力度还是不够,得加重,让天下的文武百官们醒悟起来。”</p>

    朱谊汐言简意赅地落下一句,则笑了笑,留下满脸思索的长孙欢,缓步离去。</p>

    通政使送别皇帝,忙不熘的跑回来,见到长孙欢依旧在发呆,忙拍醒他:</p>

    “长孙欢?你很不错。”</p>

    “啊?银台——”长孙欢忙惊醒,匆忙行礼。</p>

    “这篇文章不错。”</p>

    通政使小心地拿起文章,安稳的放置在桌面上,用手小心的捋平褶皱:“你可得重新写一份,就按照陛下的刚才那番话来。”</p>

    “这可是你的机会,当然,署名依旧是为笔名。”</p>

    “至于这张,毕竟是圣上摸过的,你就不要誊写,直接再做一篇。”</p>

    言罢,直接把那张文章拿走,小心翼翼。</p>

    一瞬间,同僚们如同潮水一般把他围住,恭贺之声不绝于耳。</p>

    长孙欢只觉得是一场梦。</p>

您正在阅读《大明世祖》的章节:第二十八章公报文章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5173/21392274.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