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恐怖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十一章四家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十一章四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项政策,制定起来是十分容易的,但执行却是难题。</p>

    就像是普通人看刘翔跨栏,大脑记住了步伐,攻略,动作,但手脚却跟不上。</p>

    朝廷决定遏制奴仆,之前浙江绍兴的一场奴变,不过是提了个醒,在法律上让奴仆等同普通人。</p>

    但用脚想都知道,执行起来肯定漏洞百出,甚至根本就没有几个真切的去执行。</p>

    所以一般的话,到了王朝中后期,除非是遭遇到了关乎生死的大变,团结了大部分的官僚,不然的话轻易难改。</p>

    像是王安石变法,他并非冲动的开始变法,而一开始就打算自己培养官僚,如改变科举,施行三舍法,为改革积累人才。</p>

    其鉴于科举一考定输赢的弊端,施行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制,从地方一步步的考上中央,然后由学校的成绩来决定官职。</p>

    听上去很公平,公办学校,吃喝不愁,但实际上正由于其打怪升级一般的操作,复杂的过程滋生了大量的腐败。</p>

    由此,三舍法施行二十年就废了。</p>

    可惜,人才还未长成,匆匆而行的变法,没有自己人的支撑,在地方上完全变了样。</p>

    良政变成苛政。</p>

    这般,宋神宗就躺平摆烂,王安石下野。</p>

    朱谊汐来自于后世,对此自然就一清二楚。</p>

    所以通过省试,填充官场,在一片烂地的北方率先进行改革。</p>

    南方保持着大量的前朝官吏,自然得谨慎且持怀疑态度。</p>

    派遣钦差,就成了最佳手段。</p>

    与之前的不同,此次担任钦差大臣的,乃是吏部侍郎冯瑞,偌大的南方,几乎无人敢与其抗衡。</p>

    “好呀!”冯瑞捏了捏呼吁:“锦衣卫不同凡响,尔等立下大功,我会奏请皇上。”</p>

    杜冰拱手退下,脸上见不到喜悦。</p>

    “怎么,东翁不见欢喜?”一旁的幕僚奇道。</p>

    “厂位威名,再次在南方传起,虽然说是为了朝廷……”</p>

    冯瑞对于锦衣卫如此轻易地带回程渊,感到一股无奈。</p>

    程家也是上海大户,听说家丁奴仆数百,家财万贯。</p>

    而且还是举人身份,功名在身,锦衣卫就像是逮苍蝇一般拿回来,毫无阻拦。</p>

    可见其威名之大。</p>

    杜冰回到千户所,见到了千户汤福。</p>

    这位千户,曾经曾在九江府,参与了那场逮住三个亲王的事件,资历极深。</p>

    “怎么样?”汤福澹澹道。</p>

    “人和证据都带回来了。”杜冰轻声道:“地方上,这时候也知晓了。”</p>

    “那就好。”汤福饮着茶,轻声道:“咱们锦衣卫就莫要掺和太多文人的事。”</p>

    “是!”杜冰拱手,自觉得退下。</p>

    汤福见其离去,眼眸中闪烁着光芒。</p>

    与之前的浙江奴变不同,太过于突兀,锦衣卫完全没有参与感。</p>

    而这次不一样,上有朝廷的谕令、陛下的旨意,下有钦差大臣的要求,整个江南地区根本就逃脱不多。</p>

    奴仆拥有良籍,残害奴仆就是残害普通人。</p>

    江南士绅谁能忍住?</p>

    聪明的就递上奴契,变更为雇佣。</p>

    而那些冥顽不灵的,自然就是锦衣卫的手下刀鬼。</p>

    “不错!”汤福觉得这桉件的余波,绝对不小,锦衣卫绝对能立下功劳,捞取好处。</p>

    ……</p>

    五月初,端午节刚过,紫禁城就忙活起来,携带的大量的东西物件,皇帝妃嫔以及文武百官,再次进行了搬迁。</p>

    玉泉避暑山庄。</p>

    贾代化一下值,就匆忙得回到家中,脱掉了铠甲,腾腾的热气这才散尽。</p>

    “冰镇酸梅汤?”看着弟弟手捧着一碗凉汤,他哪里还忍得住,直接抢了过来,咕冬咕冬灌了下去。</p>

    这下,三岁刚会走的贾代善,立马就啼哭起来,声音极大。</p>

    一旁的贾夫人哭笑不得:“刚回家就闹腾起来,就忍不了这一会儿,还能短了你的不是?”</p>

    “娘,这天太热,等不及了。”贾代化摇摇头,然后笑道:“弟弟的汤好喝些。”</p>

    说着,就一把手将其抱在怀里,后者咯吱咯吱地笑了起来。</p>

    “爹还没回来?”</p>

    逗弄了一会儿,贾代化这才扭头问道。</p>

    “你爹在军营,不到太阳落山,是绝难回来的,他哪像你,三班倒,休闲快活的很。”</p>

    “娘,我天天站巡逻三四时辰,也是不易的。”贾代化无奈,只能抱怨道。</p>

    “好好去干,莫要懈怠了。”</p>

    这时,六七岁的妹妹则跑过出来,穿着小裙子,别提多活泼了。</p>

    “大哥,大哥——”见到弟弟在其怀里,她立马不乐意了,都囔道:“老三怎么那么不懂事,大哥才回来呢!”</p>

    “就你懂事。”贾代化摸了摸其小脑袋。</p>

    一家人说说笑笑,不然就有一仆人来报:“夫人,少爷,民信局来人,说是王老爷寄来的信。”</p>

    王老爷,指的是王青,他在察哈尔领兵。</p>

    所谓的民信局,即私营信局,为民间邮递机构,是南方宁波商人首创,在永乐年间就开始成立了,一开始只是宁波商人同乡之间互相传信、递件,后来普及到了其他人。</p>

    相较于驿站系统,其民间经营,需要收费,且速度慢,但最大的特点就是收钱办事。</p>

    不像是驿站,只能由官方传送。</p>

    绍武改革驿站,只接待官员、信使,传递公文,其他官员的私信不再进行传递,节省了大量的资源。</p>

    同时,由于官员市场的空缺,导致民信局大阔步地发展,开始遍布整个天下。</p>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玉anapp.c 换源app】</p>

    贾代化一看印戳,就知道是给自己父亲的,所以也就没看。</p>

    既然闲聊的功夫,就有奴仆前来汇报:“夫人,老爷跟史老爷一起回来了。”</p>

    “通知下人多备两道菜。”贾夫人扭头吩咐了一句,然后就笑盈盈地起身迎接。</p>

    “弟妹叨唠了。”史进宝见到贾家几人,着重的在贾代化身上瞥了一眼,这才笑道:</p>

    “我不想来,但是老贾非要拽着我过来。”</p>

    “也不过来看看你的女婿,瞧瞧,多壮实。”</p>

    贾演哈哈一笑,两人就并肩而行,来到了客厅。</p>

    贾代化倒是知道羞耻了,微微低着头,喊了一声伯父。</p>

    “今日要是没有好酒,我可饶不了你。”</p>

    史进宝笑道。</p>

    说着,他的目光就看向了贾代化。</p>

    这倒是没有说错,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女婿。</p>

    贾代化如今为御前侍卫,正六品官阶,一旦外放,就是个营正,前途不可限量。</p>

    而今也长到了十七岁,人也壮实,努力,当一个女婿也是绰绰有余。</p>

    当然,两家都是子爵,门当户对也是重要原因。</p>

    “你在宫中不比其他,谨小慎微,不该说的别说,不该听的别听,就这样熬下来两年。”</p>

    史进宝轻声道:“别的不提,区区一个营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p>

    “是,您说的对。”贾代化只能应付道。</p>

    宫中倒是安生,有皇帝和皇后坐镇,基本上没有什么杂事。</p>

    唯独最难的,就熬了。</p>

    巡逻,站岗,护卫,还得时不时地考校武力,繁琐而又忙碌。</p>

    “你可有什么想法?”</p>

    史进宝比贾演更关心这个女婿。</p>

    “伯父,我如今是御前侍卫,二等侍卫,若是还往上跑,只能是一等侍卫,整个内廷也没几个,一个萝卜一个坑。”</p>

    贾代化抬起头,认真道:“若是长时间在宫内,安逸久了就难上战场了,我想明年出宫外放——”</p>

    “湖涂——”贾演立马呵斥道:“你才十七岁,就算是明年也才十八,懂个什么,去战场不就是送死?”</p>

    “在宫廷中熬个几年,皇帝跟前眼熟了,再一出来前途可就远大了……”</p>

    “贾兄,我倒是觉得代化说的不错。”</p>

    一旁的史进宝则笑道:“在皇帝跟前,靠的就是一个眼缘。”</p>

    “求是求不来的,还不如去战场上拼一遭,再等几年,可就没好地方去了。”</p>

    此话一出,贾演默然。</p>

    迎向其的目光中,带有些许的惊诧。</p>

    眼眉低垂,他陷入了沉思。</p>

    如今来说,西北地区是最苦的,但同样也是功勋最多的地方。</p>

    一个叶尔羌,不知造就了多少的勋贵、官位,北面的卫拉特蒙古三部,怎么看也是个难啃的家伙。</p>

    但,对于勋贵们来说,只要能立下战功,哪里管的什么靡费,钱粮,能打仗就行了。</p>

    所以内阁和五军都督府之间是有争执的,左右摇摆。</p>

    许多人也在赌,不敢轻易下注。</p>

    毕竟一旦去了西北,那可是吃沙子,轻易难回来,就算是回来了也没有好位置。</p>

    赌还是不赌呢?这是个令人费解的问题。</p>

    一场晚宴吃得痛快,但贾演却带有心思,始终不能放开尽兴。</p>

    夜间,他按捺不住,对着儿子问道:“你经常在皇帝身边,可知是什么打算?”</p>

    “什么打算?”贾代化有点懵。</p>

    “对卫拉特蒙古的意思。”</p>

    贾演气道:“所以说你听不到什么信,但口风总是有的吧!”</p>

    “儿子也不怎么明白。”贾代化开口道:“但我是觉得,皇帝雄才大略,必然放不了西域。”</p>

    “南半边都拿回来了,更何况是北半边?”</p>

    听到这里,贾演忍不住点头:“你说的没错,内阁那些读书哪里能按住陛下?”</p>

    “等再积攒个两年的钱粮,就能出兵了。”</p>

    说着,贾演拍了拍其肩膀,道:“为父决定了,过两个月就去西北。”</p>

    “你的话,今年先凑合过去,明年初再去,到时候父子征战,谁是咱们的对手?”</p>

    贾代化也被说得心神大动。</p>

    翌日,史府邀请贾代化去游玩,用的名义是史鼎史鼐兄弟。</p>

    不过谁都知道,这是婚前为小夫妻凑面数,尽量的培养感情。</p>

    今年史小娘子年满十五,也该是议亲的时候了。</p>

    对此,贾代化兴致颇高,但到了史府后,却面临了一群大人们的问话,格外的狼狈。</p>

    之后,匆匆的与史家小娘子混个眼熟,聊了几句家长里短,才被撵出来。</p>

    史家兄弟倒是开怀,直接带他上了酒楼。</p>

    贾代化见到了一个熟人:薛崇文。</p>

    内务府的皇商。</p>

    “薛兄弟——”虽然诧异几人怎么玩到一起的,但贾代化毕竟在宫中待了一年,也懂事不少。</p>

    “听说贾兄要来,某特意准备了礼物——”</p>

    薛崇文气质是文质彬彬的,但为人却很豪爽,直接带着几人来到了马厩。</p>

    一匹纯黑色的骏马印入眼帘。</p>

    如绸缎般的皮毛,立马吸引了贾代化的注意。</p>

    “我经常去往赤峰,别的不说,马儿倒是不缺,你我都是朋友,此乃见面礼,贾兄弟莫要推辞。”</p>

    薛崇文笑道。</p>

    一旁的史鼐轻声附耳道:“听说王将军与你家关系密切,所以求到了你这。”</p>

    这般一说,贾代化这才恍然。</p>

    王叔叔在察哈尔,薛家经常走察哈尔做生意,巴结他实属正常。</p>

    他瞥了一眼史家兄弟,这两小子也获得不少好处吧。</p>

    “薛兄弟有心了,那我就却之不恭了。”</p>

    贾代化笑着收下,心中对于商人的鄙视,也藏在了心底。</p>

    这下,几人倒是聊得畅快。</p>

    薛崇文也没有一味地附和,反而说起了生意:</p>

    “如今朝廷在察哈尔有两座城,一个是古北口以东的承德,另一个是察哈尔的中心,赤峰。”</p>

    “而在赤峰以北,就是喀尔喀蒙古。往东就是吉林都司,以及一群科尔沁部落。”</p>

    “无论是去吉林,还是喀尔喀蒙古,亦或者科尔沁人,那都是一笔大的收入,鞑子们来者不拒。”</p>

    “区区一个铁锅,就能换来几十头羊。”</p>

    听这话,几人惊了。</p>

    随着察哈尔、绥远地区的拿下,北京城尤爱喜欢吃羊肉,比牛肉便宜,比猪肉有面子,关键是还好吃。</p>

    如此,一头羊的价值,也在三四块银元,而铁锅的价值,不及半块。</p>

    这是数十倍的利润,即使其勋贵子弟,听闻此事也不由得惊愕失色。</p>

    “那薛兄岂不是富可敌国?”史鼎笑道。</p>

    “哪里谈得上富可敌国。”薛崇文摇头道:“草原上可不安生,那些鞑子就喜欢抢劫,要是没点厉害的护卫,可难咯。”</p>

    “也正是因为缺兵少将,我才不敢往北走,所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p>

    “那我史家有啊!”史鼎忍不住道:“你我,史、贾,薛三家,有财有势,还怕没有钱来?”</p>

    这时,贾代化这才插嘴道:“还得补上王家。”</p>

您正在阅读《大明世祖》的章节:第十一章四家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5173/21392362.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