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恐怖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六十三章磨砺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六十三章磨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作为太子的居所,东宫自然显得很是热闹。</p>

    宫廷中有宽大华丽的床,长长地拖到了地板上的帷幔。</p>

    洞鼎里寥寥的青烟,香料经过精心调配不仅能让气息好闻,还能驱蚊,寝宫里并没有蚊虫,一切都很舒适。</p>

    到了冬日,地热则会充斥整个殿宇,让人暖洋洋的,格外的舒适。</p>

    作为东宫所在,这里的一切用料,装饰,布料等等仅次于帝后。</p>

    表面上来看,东宫官职基本上由内阁成员瓜分,处于空落落的状态,但东宫的运转,却由内廷把持,皇帝和皇后共同过问。</p>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读书了。</p>

    到了绍武十三年,太子虚岁十四,整个东宫,乃至于后廷,都热闹起来。</p>

    “爷,天亮了!”</p>

    宦官轻声唤着,小心翼翼。</p>

    “嗯——”年轻的太子轻哼一声,伸了下懒腰,缓缓而起。</p>

    稚嫩的脸上写着迷茫,旋即转为坚毅。</p>

    宦官的搀扶下,换上了一层层的衣裳,但却依旧单薄,最后披上一层红狐裘衣。</p>

    “今天什么课?”</p>

    懒洋洋地问着。</p>

    “上午是蒙文课,下午是骑射。”</p>

    宦官小心地服侍着,轻声道:“今天还下了点雪,奴婢本想问问师傅,但路上就见着师傅到了……”</p>

    “哈师傅是蒙古人,这点雪算什么。”</p>

    朱存渠轻笑着。</p>

    作为太子,他课程一开始就密集的厉害,但比较诡异的是,其他亲王,如秦王、卫王等,课程与他一般无二。</p>

    以至于,都让他失去信心,是不是父皇另有所属?</p>

    逃课这事,他根本就不敢想。</p>

    及用了早餐,天空还是发黑,启明星依旧闪烁,朱存渠抬头失笑:“还不到卯时吧?”</p>

    “爷,坐步舆吗?”宦官近着脸道:“外面崽子们怕是刚扫雪,地滑的厉害。”</p>

    “就马车吧!”朱存渠摇头。</p>

    “好嘞,我这就安排。”</p>

    很快,伴随着马车轱辘而转,及至卯时一刻,蒙古师傅就已经等了许久。</p>

    不过,他板着脸,态度不冷不热。</p>

    哈达海祖上是蒙古人,但隔一百来年,早就是明人了,不过蒙古话倒是没忘了。</p>

    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太子授蒙文课,但既然是皇帝的安排,又是个好差事,只能服从了。</p>

    “太子哥哥——”这是卫王,越王、辽王等一众皇弟。</p>

    “太子殿下——”略带疏远的,则是秦王,齐王二人。</p>

    面对一众皇兄皇弟,朱存渠也躬身行礼,客气得很。</p>

    册封之礼下来后,一切的关系自然就生疏了。</p>

    一上午的蒙文课完毕后,哈达海还得向皇帝汇报上课情况。</p>

    虽然皇帝忙碌的很,但却依旧抽出一刻钟时间见面,询问起皇子的课程。</p>

    当然,着重在于太子。</p>

    哈达文则一五一十道:“太子聪慧非常,上课认真,倒是一如既往。”</p>

    “我还是重复一点,你虽然只是蒙文师傅,但也是老师,该打的还得打,莫要拘束。”</p>

    皇帝认真道:“尊师重道,人之本伦,莫要因为其身份就拘束了。”</p>

    哈达海满口应下。</p>

    他知道,皇帝这是说真的。</p>

    待其走后,朱谊汐又开始头疼起来。</p>

    秦王十四,太子,齐王十三,都是要成婚的,亲事必然是要定下,选什么人很纠结。</p>

    太子联姻反而是最简单,唯独秦王、齐王,都是要将来就藩的,必要的助力肯定是要有的。</p>

    但这样一来,就容易给人错误的信号,这就难了。</p>

    坤宁宫,在李自成撤离北京后被烧毁,后来满清经过修缮,再到绍武年间的修缮,坤宁宫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光彩。</p>

    其坐北面南,面阔连廊九间,进深三间,屋ding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ding,与皇帝的乾清宫相对,距离是极近的。</p>

    此时,正月刚过,宫廷内的热闹还未散尽,妃嫔们聚拢在坤宁宫凑热闹。</p>

    皇后孙雪娘,豆娘,黄洁儿,沐涵儿四人,凑了一桌打麻将。</p>

    其余的妃嫔,要么在旁边带孩子,要么则在两边观望,热闹得很。</p>

    “好呀沐涵儿,有五筒也不打!”</p>

    “我就知道你想要,所以最后才打。”</p>

    孙豆娘看到沐涵儿留的一手牌时,顿时气急败坏,小脸鼓起来,分外的气恼。</p>

    而沐涵儿则也不虚她,直接站起来怼回去。</p>

    其余这些女子,都看着热闹。</p>

    孩子们也不玩了,瞪着眼珠子,看着两个妃子吵架,别提多认真了。</p>

    皇后孙雪娘也不催,就笑吟吟地看着。</p>

    相较于有些冷清的宫廷,这般场景烟火气十足,大家都乐意看。</p>

    吵架的两位也是中气十足,见到大家喊加油,也不含湖,鼓囊囊地吵了起来。</p>

    这时候,长公主怀宁公主悄悄地走了进来,福了一礼后,就坐在一旁看戏。</p>

    随后,二公主,永清公主也跑了过来,端坐在皇后身边,乐滋滋地看着戏:“姨娘要是不吵架,还真的不适应呢!”</p>

    孙雪娘则拍了拍她小手,低声道:“你别说,她脾气犟,这要是被知道了,指定就不吵了。”</p>

    “没事,我知道她,肯定忍不住。”</p>

    永清公主俏皮地说着,瞪着好看的眼睛眨也不眨。</p>

    皇子们封王的不多,但对于公主,皇帝则毫不吝啬,基本上只要能下地跑了,都会封赐名号,奖赏食邑。</p>

    没办法,公主得嫁人,不得提前积攒私房钱吗?</p>

    与清朝不同,明朝的公主没有什么和硕、固伦之分,公主都是金册二千石。</p>

    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姐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p>

    石,婿曰驸马都尉。</p>

    在这种情况下,公主的封号,都是寓意不错的县,相当于子、伯了。</p>

    除了食邑外,皇帝还各赏赐公主两千亩的庄田,以作胭脂水粉钱。</p>

    更是早早的外,陆续修建了公主府,其完全按照公主们心思来建,博得了公主们的一致欢喜。</p>

    随着公主府陆续成型,以至于形成了公主街,与王府街,成了京城的话题。</p>

    甚至,有人笑说,要想当驸马都尉,直接在公主街转一圈,被看上就值了。</p>

    “对了,母后,我听说您在帮太子选妃?”</p>

    “怎么,你也想举荐?”</p>

    皇后饶有兴致地问道。</p>

    眼底闪过一丝不悦。</p>

    通过公主影响太子婚事,这可不行。</p>

    “嘿嘿,这事是爹娘做主,我可说不上话。”</p>

    永清公主轻笑着,倒是很识分寸。</p>

    “怎么,你的永清公主府修得不错(百亩左右),也该时候觅驸马咯!”</p>

    皇后则不惯她,直接轻声一句,让后者都起了嘴:“女儿不急呢!”</p>

    “十五了,还不急?”</p>

    皇后这句话音量大了,立马压住了众人,旋即所有人都转向她们。</p>

    这时候,孙豆娘也反应过来,直接点头道:“没错,永清,你也该觅驸马了。”</p>

    “我有个侄子不错,十八还没定婚呢!”这时候,沐涵儿也积极起来,扭头问道。</p>

    她的侄子,无外乎黔国公府的长子沐忠显,如今还没定亲,很显然是盯上公主了。</p>

    对于黔国公府来说,没有功勋傍身,在一众勋贵们中根本就理不直气不壮。</p>

    而像是定国公府,也同样盯着两个公主。</p>

    怀宁公主是大公主,而永清公主是嫡出的公主,未来的长公主,甚至是大长公主。</p>

    争前抢后,永清公主更吃香。</p>

    “还是等她父皇做主吧!”</p>

    孙雪娘无奈笑道:“怀宁和永清的婚事,我是做不了主的,皇帝独断呢!”</p>

    这下,所有人都笑了起来。</p>

    宦官和侍女们最难,笑得声音控制得不大不小,毕竟要是盖住了某位,可就了不得。</p>

    皇帝待子较严,待女较宽,一一应的赏赐总是最多的,宠爱多年,心里必然是舍不得。</p>

    实际上,许多人心底都清楚,皇后最希望的,就是把女儿联姻给十大公爵,就在北京城,看着也方便。</p>

    随即,这场麻将又继续下去。</p>

    待过半个时辰,皇后就笑道:“让端妃来吧,我有些乏了。”</p>

    孙萱儿客气了一番,就缓缓坐下,这场麻将局继续开始。</p>

    扶着女儿,孙雪娘与永清公主有说有笑地来到了佛堂。</p>

    这是她礼佛的地方,安静祥和。</p>

    “怎么,有话说?”孙雪娘轻哼一声。</p>

    “娘,你怎么知道的?”永清抱着其胳膊,挥手散去众仆,撒着骄。</p>

    “你是我肚子里出来的,什么心思我不知道?”皇后宠溺地拍了拍她脑袋。</p>

    “我听说,父皇准备给福王过继个嗣子?”</p>

    永清低声道。</p>

    “嗯?”</p>

    孙雪娘闻言,蹙眉,锐利的目光直射其脸,似乎要将其吞噬一般。</p>

    永清不自觉得打了个冷颤。</p>

    这就是雌兽护崽吗?</p>

    她心中无奈。</p>

    无论是她在父皇面前怎么受宠,母后最看重的,还是她的大儿子,太子。</p>

    “陛下怎么会?为何要这样做?”</p>

    孙雪娘呢喃着,不住地踱步,脸色一变再变。</p>

    一个秦王,皇室本藩,续其香火,这也说得过去,但福王不一样啊!</p>

    这是燕王一系的继承者,坐了三百年的天下,这正统号召力,比当今还要强。</p>

    “谁要去继嗣?”</p>

    突然,孙雪娘抬起头,厉声问道。</p>

    “老七快八岁了,他还没封王,过继过去机会最大。”</p>

    永清低声道。</p>

    皇长子朱存槺为秦王,次子朱存桦为齐王;皇四子朱存桓为辽王;皇五子朱存楔为越王。</p>

    皇六子朱存棠为卫王。</p>

    而太子朱存渠排第三。</p>

    所以,作为目前机会最大的,反而是年幼的老七。</p>

    这是沐涵儿所生之子。</p>

    “不能便宜老七。”孙雪娘认真道:“得让冲儿去继嗣福藩。”</p>

    冲儿,是皇后所生第三子的乳名,排序第九,今年不过六岁,活泼可爱。</p>

    如果说皇后将所有的希望放在太子身上,所以就把大半的母爱都倾注到其身上。</p>

    正所谓百姓爱幺儿,但皇后也难逃过去。</p>

    闻听此言,永清公主惊诧万分,她忙道:“万万不可。”</p>

    “母后,您把太子置于何地?”</p>

    这番话,让孙雪娘忽得冷静下来,但她仍旧有些放不下:“与其给别人,不如让亲弟弟……”</p>

    永清公主明白,自己母后着实是关心则乱。</p>

    亲弟弟去就福王,这对于太子的压力更胜一筹。</p>

    无它,面对秦王,太子还有嫡子的优势,如果亲弟弟去了,就只有年龄的优势了。</p>

    在嫡庶面前,年龄算个屁啊!</p>

    “这事,我说的不算。”</p>

    孙雪娘叹了口气,扭过头,她对着自己的女儿道:“你弟弟这个太子之位,着实是太难了。”</p>

    “你父皇,实在是让人安生不来,琢磨不透。”</p>

    永清公主则没有说话。</p>

    母女聊了会儿,孙雪娘恢复了平静,来到了麻将桌前,笑吟吟地看着牌局,丝毫也看不出刚才的失态。</p>

    不过,私底下,孙雪娘还是按耐不住,让人去请孙世瑞、孙世宁二人入宫。</p>

    孙世瑞应是长子,皇帝惦记孙传廷的提拔之恩,所以恩及与它,授封代州伯。</p>

    并不是外戚而封爵。</p>

    虽然嘉靖后期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但前期着实做了不少事,如试行一条鞭法,裁撤锦衣卫、内监局等机构的人员一万余人,肃清吏治,丈量土地,裁撤皇庄。</p>

    尤其是孝宗、武宗朝勋戚肆虐的情况,进行了遏制。</p>

    即,废除了外戚封爵,如武宗朝的张氏。</p>

    从此,所有的外戚爵就没了。</p>

    孙世瑞的伯爵,因为孙传廷的缘故,倒是没什么议论。</p>

    孙雪娘低声述说着福王继嗣之事,然后忧心忡忡地说道:“皇帝难道还是想换太子?”</p>

    “不一定。”年轻的孙世宁,反而最为冷静:</p>

    “别看皇帝招数极多,但依我看,就是给太子的磨刀石。”</p>

    “太子还太年轻,需要磨砺。”</p>

    “那这般磨砺,岂不是让兄弟起了嫌隙?日后又如何?”皇后直接问道。</p>

    “待到日后,必然有法子可以消弭。”孙世宁无奈道。</p>

    “大哥,你怎么看?”</p>

    两人看向了孙世瑞。</p>

    孙世瑞近四十,成熟稳重:“以不变应万变,但绝不能让冲儿去嗣福王。”</p>

    他盯着妹妹的脸:“虽然知道这是两全其美,但你这样做,太子就必然心寒。”</p>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玉anapp.c 】</p>

您正在阅读《大明世祖》的章节:第六十三章磨砺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5173/21392414.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