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42章 .查访2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42章 .查访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到了晚上,对方回复了一则电文。

    按照密码本破译,电文内容是:继续联络,等待接应。

    保卫人员联系报社,又打了一则广告:“我店新到湖州丝绸,花色齐全,有姑苏师傅裁剪缝制,打八折优惠,欢迎惠顾。”

    第二天,广告刊登出来了。

    店里静悄悄的,连个询价的都没有。

    保卫人员耐心等待。

    到了下午,有两位穿旗袍的女士进了店。

    “掌柜的,看看料子。”

    保卫人员打开两卷丝绸,女士摸了摸面料,问了问价钱,什么也没买就出了店。没有接头暗语,没有任何异常,估计是真实顾客?

    便衣同志跟了上去,一无所获。

    难道接头地点暴露了?徐科长陷入了沉思。

    按说,抓捕行动在深夜,没有惊动周围商铺。第二天,照常营业,即便有相熟的问起来,只说店铺转让了,刚刚接手。截止到目前,来询问的只有收垃圾的。

    究竟是哪里疏忽了?

    徐科长翻开口供,细细查阅。又把前期的调查资料打开,核对了一遍。

    一段话引起了徐科长的注意。

    “一连几天,丝绸店没有生意。可店铺照常开门,伙计们吃得也不错,顿顿白米饭,还有鸡鸭鱼肉……”

    怎么把吃饭的问题给忽略了?

    保卫人员接管后,自己做饭吃。而掌柜和伙计们有经费在手,大手大脚的,雇了一个厨娘不说,还经常从饭铺点菜,叫人送过来。

    若是有心人打听一下,就会发现端倪。

    徐科长立马换了便装,去找那个厨娘。

    可厨娘的邻居说,家里老人生病,厨娘回乡下了。

    怎么会这么巧?徐科长回顾了一下。

    搜捕的第二天,厨娘提着菜篮子上门做饭,看到掌柜和伙计变了,吃了一惊。听到店铺转让了,不再需要厨娘了,就搁下菜篮子,从兜里掏出一卷纸币,说:“掌柜的,预支的饭钱还剩下五万块(合五块钱),就退到账上?”

    保卫人员来不及跟掌柜核对,就随机应变。

    “阿姐,打得可有借条?”

    “没有。”厨娘摇摇头。

    保卫人员翻了翻账簿,支出一项果然有采买食材,就收下了五万块(合五块钱)。

    自那以后,厨娘再没出现。

    保卫人员询问过原掌柜,说厨娘是邻里担保介绍的,老实巴交的乡下女人,烧饭手艺不错,不爱说话。询问其他三人,跟掌柜说法一致。

    保卫人员找到介绍厨娘的邻里,邻里证实了这个说法。

    至于厨娘的来历,说是姑苏人士,以前在公馆里做事。后来,公馆主人去了海外,厨娘失业了,就拜托老乡找事情做,正好推荐给了湖州丝绸店。

    徐科长再次找到担保人。

    担保人姓周,开着一间茶水铺子,烧着“老虎灶”。见徐科长打听厨娘,就笑着说:“先生,吴阿娣是个老实人,这个可以打保票的……”

    可仔细问起来,周老板对吴阿娣并不了解,是别人托他介绍的。这个别人是街头的闲散人员,经常来“老虎灶”打开水,说跟吴阿娣是老乡,就想帮一把。

    正说着,一位穿着黑布褂子的细条男子,晃晃悠悠地过来了。

    “阿四,快来!”周老板冲着男子招招手。

    那个叫阿四的男子斜眼瞅瞅徐科长,尖着嗓子问:“周老板,啥事啊?”

    听说打听吴阿娣,就说:“吴阿娣啊,是廖公馆的账房二先生介绍的,我也不认得,不过是一面之缘……”

    “那二先生呢?”

    “二先生跟着廖先生一家去海外了。”

    兜兜转转,除了廖公馆,没人晓得吴阿娣的底细。

    徐科长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一个厨娘,来历这么复杂?他想进一步调查,就按照阿四提供的地址,找到廖公馆。

    一栋花园洋房,铁栅栏门紧闭。

    除了看门人和花匠,佣人们已辞退一空。

    徐科长拱了拱手,问看门人。

    “师傅,您认得吴阿娣吗?”

    “认得,阿娣在公馆里做了二十多年,早就想回姑苏老家了,可太太喜欢她的手艺,说煲汤好喝,做菜精致,舍不得她离开,就一再挽留。若不是先生执意要去港岛,阿娣还在公馆里做事呢!”

    徐科长一听,就发现了问题。

    “师傅,吴阿娣多大年龄?”

    “喔,具体年龄不晓得,看起来有五十好几了,瘦瘦小小的,个子就这么高……”

    看门人比划了一下。

    徐科长心知不对,丝绸铺的吴阿娣不过三十出头,身材高挑,跟廖公馆的吴阿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徐科长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吴阿娣现在哪里?”

    “去年太太一走,吴阿娣就回姑苏老家了。”

    “她没有留下来,找个事做?”

    “没有,她儿子来接她,就回乡下去了。”

    徐科长基本上确定,丝绸铺的厨娘是冒名顶替的。

    那她又是什么人,为何要冒充吴阿娣?廖家账房二先生推荐假冒的厨娘,是顺手人情,还是刻意为之?而湖州丝绸铺是敌人的联络点,厨娘藏身在此,又是为了什么?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

    徐科长做了一个大胆假设。

    如果没人来联络点接头,通风报信的会不会是厨娘?截止到目前,海外特务机构尚未得到消息,以为联络点运转正常,说明厨娘跟海外特务非直线联络,那跟老K会不会是同一条线?

    带着诸多疑问,徐科长回到办公室。

    他取出了一幅肖像画,画中女子盘着发髻,细长的眼睛,高鼻梁,鹅蛋脸,三十来岁,或许更年轻一些。这是根据保卫人员和周老板的描述绘制的,跟厨娘有七八分相似。

    可沪上有五百多万人口,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

    徐科长把厨娘的画像跟老K的画像,并列放在一起。

    特务四处活动,没有经费恐怕不行。派遣组带着大笔资金潜入沪上,就是提供活动经费的。而接头人未出现,经费被卡住了,那敌人有没有别的渠道获取经费?

    想到这里,徐科长翻开了“大.轰炸”之后破获的敌特案件。

    当时毫无线索,没任何头绪。

    还是电讯科的同志出了个主意,说沪上跟海外资金来往频繁,有企业汇款和个人汇款,不如一条一条核查,总能找出蛛丝马迹。当时,电讯大楼的全体职员都被调动起来了,一笔一笔排查,终于发现了几笔可疑资金。循着线索,顺藤摸瓜,一举捣毁了几个特务窝点。

    那这一次呢?是不是能采取同样的办法?

    徐科长找到电讯科。张科长摇摇头,说:“那是非常之法,几百个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赶出来的,工作量太大,不可取。”

    “那对后续资金实行监管呢?”

    “这个计划已经提上去了,职员们正在培训,具体效果还要看一看……”

    徐科长点点头。

    从派遣组携带的大量空白委任状可以看出,敌人正想方设法扩大外围组织。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资金渠道很重要,一定要卡住。

    “张科长,除了个人汇款,对外贸易商行的资金动向也要注意……”

    “嗯,个人汇款金额大或频次高,一下就冒出来了,很容易抓住。而商贸往来资金,就隐蔽多了。若是有人借着商贸渠道,汇入活动经费,很不容易察觉…..”

    商量了对策,就行动起来。

    徐科长翻阅着资料,想着张阿坤能认出校工老K,那张太太呢?她跟张禀仪生活多年,虽然分开了,可多少能接触到一点?

    依靠群众,是地下工作的特色。

    第二天,徐科长喊了田大旺过来。

    田大旺看了厨娘的画像,记下了面貌特征。

    “徐科长,是不是再找人瞧瞧?尤其是跟过去有关联的那些……”

    “嗯,我正有此意。”

    送走了田大旺,徐科长驱车赶到张太太家。

    张阿坤和张太太都在家。

    看到厨娘的画像,张太太沉吟了片刻。

    “徐同志,这个人有点印象,记得很早之前,我跟张禀仪去黎公馆做客,正好碰到黎鸣之的学生出来,就注意看了一眼。其中,有一位女子身材高挑,眼睛细长,微微上挑,气质很高雅,会不会是她?”

    “黎鸣之的学生?”徐科长心里一动。

    张太太回忆了一下,说:“后来,在一场舞会上,又碰到了她,正跟一位青年军官跳舞,张禀仪说那是黎鸣之培养的高材生,叫蒋如云,最擅长化妆,有一次,连老师都骗过了……”

    徐科长一下明白了。

    蒋如云是特意安插在联络点的。她冒名顶替吴阿娣,潜伏在那里。先遣小组不晓得她的身份,她却是一清二楚。那天发现不对,就跑路了。

    而接头人,会不会是浮出水面的许美玉?

    许美玉是个记者,交际面广,开销很大,没有资金是运作不开的。

您正在阅读《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的章节:第42章 .查访2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6835/20081045.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