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74章 .钓鱼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74章 .钓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连监视了几天。

    大师傅忙着烧饭做菜,一点动静都没有。既没跟张鸿博照面,也没传递东西,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的。住所也搜检了一番,除了香烟头和酒瓶子,没有任何发现。

    保卫人员暗暗称奇。

    这是心理素质好,还是被蒙在鼓里,根本不晓得怎么回事?徐科长觉得是后者。钱阿江不像受过专业训练,更像是被特务拉拢、替人家跑腿的。

    研究所是个特殊单位,进出都要登记,防范很严。尤其是项目组被重点保护着,一般人很难接近,唯一的切入点在后勤上。钱阿江是个合适人选,借着送饭之机可以进入办公区,既能接触到技术人员,又能拍到图纸照片。

    要沉得住气,继续监视。

    围绕着钱阿江的调查也深入展开。此人经常去什么地方?跟什么人接触?有没有什么奇怪举止?经济上有没有异常?

    调查是秘密的,没有惊动任何人。

    张鸿博跟赵国江谈过之后,压力减轻了,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这一忙,就到了星期六。

    张鸿博回家探望母亲,跟妻子儿女团聚。

    大师傅钱阿江出了船厂,偷偷溜到附近的茶馆。

    大堂里人头攒动,有喝茶的,有聊天的,闹哄哄的。

    保卫人员注意到钱阿江一来,茶馆伙计立马上前招呼,还把他拉到一边说了几句,很熟络的样子。

    随后,茶馆伙计提着茶壶,去了后院。

    保卫人员跟在后面,透过门帘缝隙朝里望了望。只见茶馆伙计跟一位穿着旗袍、夹着香烟的中年女子说话,中年女子从荷包里掏出一沓纸币,交给伙计。

    伙计一哈腰,屁颠屁颠地往回走。

    看看没人注意,就顺手抽了几张钞票,揣进自己的腰包里。

    到了大堂,茶馆伙计把那卷钞票,悄悄塞给钱阿江。钱阿江眉开眼笑,顾不上清点,就一头扎进了棋牌室。这里混着三教九流,社会闲散人员,名义上是喝茶的,实际上是赌钱的。

    玩了一个钟头,钱阿江又输光了。

    实在掏不钱来,才悻悻地离开茶馆。其间,除了几个赌徒,没人跟钱阿江接触,中年女子也没再露面。

    看来,这是一个窝点。

    保卫人员立即对茶馆伙计和中年女子展开调查。

    这间茶馆,是中年女子开的。她早几年死了丈夫,自称顾三娘。茶馆伙计跟顾三娘是表亲,跟着顾家过活。因为开茶馆,顾三娘接触得人很杂,黑白两道通吃。她兄弟在旧警察局工作过,解放前逃到了海外。她的丈夫生前在稽查大队,威风过一阵子。

    这人社会背景复杂,很有可能跟特务组织有关联。

    这天,保卫人员借着工商税务的名头,查了账目。徐科长注意到,账目上的字迹跟纸条上很接近,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徐科长当机立断,立即抓捕讯问。

    公安人员以抓赌的名义,带走了一伙赌徒、顾三娘和茶馆伙计。

    顾三娘一开始嘴巴很硬,说自己开个茶馆,赚点小钱养家糊口。有大哥要在茶馆里设台子,她不敢不答应。大头都让大哥拿走了,她只是抽个份子钱而已。

    顾左右而言他,这个女人很狡猾。

    徐科长示意保卫人员拿出那张纸条,摆在顾三娘面前。顾三娘撑不住了,哑着嗓子说:“长官,我是迫不得已啊!”

    原来,顾三娘被特务拉下水了。

    有个代号叫“金雕”的,突然找上门来,说认识她兄弟,要她加入救国军,还拿出了委任状和一大笔报酬。她本来就对政府不满,看到那白花花的银元和美金,立马动心了。

    平日里,跟“金雕”在茶馆碰头。

    还按照“金雕”的指示,把造船厂的钱阿江拉下了水。

    钱阿江喜欢赌钱,经常来茶馆。看到他手头很拮据,就让伙计借钱给他。一来二去,就欠了一屁股债。看看差不多了,就要求钱阿江还钱,还威胁道:“钱是大哥的,还不上就等着跳黄浦江!”

    钱阿江很害怕,求他们给一条生路。

    伙计趁机说:“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干不干了……”

    钱阿江见钱眼开,答应帮忙做事。

    那张小纸条是“金雕”让她写的,她也不晓得啥意思?就给了钱阿江,让他见机行事。

    追问“金雕”的下落,顾三娘摇摇头。

    “金雕很谨慎,从不说自己的事儿,不晓得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住在哪里?平日里见面,都是他主动找过来,戴着礼帽和墨镜,看不清眉眼……”

    顾三娘跟伙计的口供基本一致,不像在说谎。

    茶馆里也搜不出什么,既没有电台发报机,也没有武器。

    看样子“金雕”是上线,神神秘秘的。

    按照顾三娘和伙计的描述,徐科长画了一幅肖像画。礼帽、墨镜、络腮胡子,中等身材,喜欢穿一件风衣,竖着领子,看不出真面目。

    那船厂的内应真得是钱阿江?

    徐科长觉得哪里不对劲,就像有人在捉迷藏。

    就在这时,电讯处破获了一段电文。

    孤岛那边派遣特务,以商人身份从港岛进入内陆,秘密潜入沪上,协助米国情报站收集情报。也就是说,刮民党特务跟米国情报人员联合起来了?

    徐科长不由得把目光转向了那几家外国商行。

    种种迹象表明,米国设在远东的情报站就隐藏在这里。人员早已经布置下去了,就等着敌人冒头呢。

    徐科长找到电讯处,让巡逻车在那一片加紧巡逻。

    张建设(张阿坤)正在值班,听到徐科长找他,很兴奋。

    “徐同志,您说得没错,那一片的确出现过短波信号……”

    可电文编码不同,破解很困难。

    张建设有信心,说:“再难也有规律可循。”

    上面那段电文,就是张建设破解的。

    蒋爱华走后,电讯处人手紧张,张建设受邀兼起了电文破译工作。跟蒋爱华不同,张建设对电码了解不多,可他记忆力好,逻辑思维能力强,很有天赋。一段磨合之后,就把自身的长处发挥出来了。

    徐科长等人加紧破案,田小苗也过了七岁生日。

    三月十三号,农历二月初六,田小苗满七岁了。

    跟往日相比没啥特别的,就是一大早,三个娃娃吃了煮鸡蛋,一人一个,热乎乎的。冬子屁颠颠地说:“小苗,我十二月过生日,还早着呢!”

    梅子也掰着手指头,说:“小苗姐姐,我到明年就七岁了……”

    三个娃娃叽叽咕咕,咧着小嘴,无忧无虑。

    孙梅英挺着肚子,很艰难。

    她怀孕八个多月了,负担越来越重,把大旺紧张得不行。可她还是坚持工作,说活动一下挺好。自从小苗给她补课,夜校补习暂时不去了。

    小苗说:“娘,您放心,我讲得比先生还要好呢。”

    孙梅英觉得也是。不管啥问题,问小苗没有不晓得的。

    生日过后,柳进军收到了孙玉华的来信。

    牛皮纸信封磨得卷了边,像在口袋里存放了好久。在信里,孙玉华说:“进军,等到战役结束了,就能回国休整了……”

    柳进军看着地图,想找到孙玉华所在的方位。

    那是一片崇山峻岭,到处都是防空洞。孙玉华说,几乎每天都要钻山洞,腿脚可麻利了。那大哥呢,是在东北边境集结,还是跨过了鸭绿江开赴前线?

    还有一场恶战要打,只盼着亲人平平安安,早日归来。

    日子一恍而过。

    到了三月底,沪上慰问团回来了。

    在报告会上,有代表激动地说:“前线太艰苦了,志愿军要飞机没飞机,要坦克没坦克,全靠战略战术跟敌军对抗。而敌军呢,飞机、坦克、大炮,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可我们志愿军跟本不怕,拼得就是那股子精神,靠得就是那股子勇气!我们在大后方一定要做点什么,没有飞机?那我们就捐飞机!没有坦克大炮,那我们就捐坦克、捐大炮!”

    一席话,激励了无数人。

    捐飞机、捐坦克、捐大炮,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倡议一发出,立马得到了响应。

    工商界人士率先认捐,号召大家:“节衣缩食,发展生产。”

    一场捐献武器的运动开始了。

    沪上做了表率,立马影响到了全国。

    有评论说:“这个办法好,目标明确,实实在在,很激动人心……”

    田小苗看着报纸,热血上涌。

    到了六月一号,抗美援朝总会将发出号召,全国各界开展爱国增产、增收运动,用新增加的收入购买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注1)

    一场正义之战,把全国各界爱国同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不管是资本家还是知识分子,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就团结起来,奋发图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米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不但没能打垮我们,反而凝聚起了一股力量。

    不畏艰险,不屈不挠,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您正在阅读《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的章节:第74章 .钓鱼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6835/20081077.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