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20章 .奋进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120章 .奋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每到年底,柳冬生都很期待。

    十二月三十号,是柳冬生十八岁生日。

    他照例收到了一封贺卡。

    贺卡上是三个娃娃坐在山坡上,看着太阳冉冉升起。随着贺卡而来的,还有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件灰色圆领毛衣。这是孙姑姑拆了旧毛线,比着他的身高尺码织的,略微宽松一点,穿着很舒服。

    柳冬生照着镜子,掩饰不住的笑意。

    梅子伸头瞅瞅,夸道:“孙姑姑的手真巧啊!”

    梅子也有一件高领毛衣,红色和白色交织着,看着很活泼。小梅眼热,揪着毛衣不松手:“妈妈,我也要穿花毛衣!”

    “小梅……”苏红霞有些惭愧。

    她的心思都在工作上,对针线活儿是一窍不通。小梅的衣裳都是母亲找裁缝做的,她连针都没摸过,更别提织毛衣了。梅英姐给小梅织过毛衣,可小梅长高了,就穿不上了。

    柳进原笑道:“小梅,爸爸给你织毛坎儿……”

    不晓得触动了哪根神经,柳进原尝试着学编织,就把小梅的毛衣拆了,想织件毛坎。可这是个技术活儿,一时半会的还未成功,那半成品也不敢拿出来,怕娃娃们笑话。

    其实,梅子早发现了,还拿给冬子看。

    柳冬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像父亲这样“文武双全”的,真不多见。

    对柳进原,柳冬生打小就很崇拜。

    生日这天,他跟着柳进原去了军事学院。

    在展览室,柳进原指着一排锦旗,说:“这是学院获得的表彰,自打创建以来,为部队培养了众多高级军事人才,这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将继续发扬光大……”

    柳冬生听着,两眼放光。

    他希望能考上军校,并一直做着准备。

    刻苦学习、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一样都不少。

    第二天,是跨年之夜。

    高校举办了新年文艺汇演,各个系都出了节目。

    轮到外语系时,林恪静和江黎明等人挎着手风琴登上舞台,一口气演奏了三支苏联歌曲,气氛很热烈。

    田小苗照例当观众。

    她仰着脖子,盯着舞台,可思绪飘向了远方。再过两个月,她也满十八岁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青年。

    在紧张忙碌中,迎来了一九六二年。

    新年伊始,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面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着,对公社核算做了改进,进一步明确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30年不变,提高广大农民开展集体生产的积极性。(注1)

    政策下发后,田秋山很激动。

    以前怕有变化,这一下吃了定心丸。他召集社员们开大会,嗓门抬得老高,唾沫星子都喷出来了。

    “社员同志们,以后不搞平均主义了,不吃大锅饭了,自家生产小队搞得好,就能多打粮食,多分红……”

    社员们交头接耳,也很兴奋。

    为了种好责任田,想了不少法子。犁具要换新式的,犁得快,效率高。水浇地要扩大,这样才能保证收成。还有家庭副业也要搞起来,养猪、养鸡、养鸭,公家统一收购,自家也能改善生活,还能拿到集市上销售,换几个零花钱。

    农村干劲十足,自然有收获。

    到了夏收时节,夏粮喜获丰收。

    一个是精耕细作的结果,一个是老天爷开眼,风调雨顺。

    多打了粮食,就能多分口粮。

    完了公粮之后,田老汉家分了二百多斤小麦。这可是头一回啊,他跟袁氏算半个劳动力,能分到麦子就心满意足了。

    这一回,家家户户都蒸了白面馒头。先尝尝味道,以后再省着点,能吃到来年夏收,正好接上气儿。

    夏播过后,稍有空闲。

    农村干部开始了轮训。一个是对政策的领会,不能跑偏了。另一个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怎么种地,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

    灌溉、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农业技术专家讲得头头是道。

    在边疆地区开垦荒地,搞机械化大农场。培育良种提高亩产,推广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还有农药、化肥也开始使用。

    一切都是围绕着粮食展开的。

    山区机械化程度低,就从水浇地上下功夫,多灌溉农田,就能多收粮食。

    田小苗看着报纸,思考着。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八十年代搞农村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靠着良种、化肥、农药,还有机井、水电、灌溉等,才发挥出了效力。

    没有这些,单产提高无从谈起。

    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种子培育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而是靠着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是几代人咬紧牙关创造出来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唯有集体才能做到。

    没有什么“一包.就灵”的奇迹。

    看看周边邻国,六十年代水稻亩产三四百斤,二十一世纪了还是老样子。这就是差距,从未有过创新,也从未有过农业改造,就像时光停滞了,停留在了落后的农耕年代。

    围绕着农业,国家做了很多安排。

    按照原定计划,城镇人口要继续减少,上半年减了700万人,下半年要减少450万人。机关单位也在精简,该合并的合并,该裁撤的裁撤,计划精简94万人。(注2)

    这个力度非常大,进一步减轻了农村压力,也缓解了城市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而减少的城镇人口,大部分回了农村。

    国家给了补贴和安家费,从此靠种地养活自己、养活家庭。有无奈,也有怨言。可为了长远发展,不得不为之。

    到了七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了。

    跟去年不同,今年高校进行了合并,大、中专院校减少了一半,招生规模也大幅度缩减,竞争压力很大。

    好在柳冬生足够优秀,军事院校提前选拔,就被挑中了。体检合格、政审合格,只要文化课过关,就能被录取。

    一连考了三天。

    柳冬生下了考场,很有把握。

    按照他预估的分数,即便不上军校,也能被其他院校录取。可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就像父亲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报完了志愿,柳冬生给田小苗写了一封信。

    他想跟小苗分享这一切。

    田小苗收到信,正赶上期末考试。

    她对柳冬生一点都不担心,铁定能被录取,就是不晓得是什么院校、什么专业?初选是保密的,就连本人都不晓得。她很好奇,可想着部队上的纪律,只能在心里猜测一二。

    对教育战线做出的调整,田小苗很惋惜。

    近几年,农村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这个数据很可观。公社一级都建了中学,还有高中、技校等,还有各种大学、职工院校。学习周期拉长了,铺得面很广,出现了占用劳动力过多的问题,不得不压缩规模。

    因为穷,很多想干的事儿,却干不了。

    站在后世很难理解,可身处这个时代就明白了。

    可不管多困难,该做的事儿一样都不少。

    就在去年,我国与南部邻国谈判,划定了边界,解决了领土纠纷。而跟西南高原接壤的某国想借机占便宜,不断蚕食,侵占我国领土。不教训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场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

    这场局部战争,后世很少提及。

    我方摧枯拉朽,气势如虹。对方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一下老实了很多年。

    无畏艰险,不断前进。

    这种精神,这种意志,唯有这个年代才有?

    转眼放了暑假。

    田小苗又参加了社会实践。她是个大人了,得做点什么。

    田大旺和孙梅英去夜校补习。

    结业考试后,一个拿了高中文凭,一个拿了初中文凭。红彤彤的毕业证,来之不易。可只要坚持,总会有结果的。

    五一和三子也开始了早锻炼。

    田大旺领着,两个娃娃跟着跑步、打拳、背书。这是部队上养成的习惯,多年未曾改变。只是困难时期,为了节省体力,才稍稍做了变通。

您正在阅读《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的章节:第120章 .奋进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6835/20081123.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