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58章 .信使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158章 .信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任务紧急,田小苗留下一封书信,就离开了京城。

    这是给柳冬生的,告诉他自己要出差。

    柳冬生去内蒙集训还没回来,估计要到“元旦”之后?很可惜,再次错过了冬子的生日,等到回来后,再补上?

    当天下午,田小苗和江黎明搭乘飞机,抵达港岛。

    他们下榻在某酒店,驻港联络处安排了两位同志前来接洽。都是熟人,以前做过同事,见了二人却以“化名”相称。

    “孙女士,廖先生,这是商贸代表团的情况,先了解一下……”

    联络处的同志提供了相关资料,包括代表团成员名单、考察项目、考察地点等等。

    这是港岛亚洲商会牵头组织的,规模不大,一共二十人,由民间人士组成。大陆这边也派了几位工商联代表,都是在米国有亲戚的,由那边邀请并做担保,打着考察和探亲的旗号。

    本来,翻译另有其人,田小苗和江黎明是临时安排的。

    他们在港岛稍作停留,等办妥了手续,再从港岛启程飞往纽约。虽然,米国已在六月份放开了对华贸易限制,但跟我们并未建交,所持的外交护照用处不大,就用了化名前往。

    没了外交身份,去米国这种地方有一定的危险。

    尤其是刚刚发生的恶性.事件,对米国的险恶要有充分认识。田小苗和江黎明都做了思想准备,他们拟定了几套方案,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任务。

    在酒店住了三天,手续办好了。

    这是驻港联络处帮忙,托人办了加急。从内陆去海外,大多走港岛,联络处能力很强,什么样的难题都能解决。

    启程的日子也到了。

    这天早上,田小苗和江黎明随着商贸代表团登上飞机,飞往纽约。中途转机两次,抵达纽约已是第二天傍晚。

    天气很冷,下着零星小雪。

    代表团的成员们冻得直打哆嗦。田小苗和江黎明穿着黑色毛呢大衣,竖着领子。

    当地华人华侨社团前来接机,并安排了住处。

    第一件事就是倒时差。

    之后,田小苗和江黎明陪着商贸代表团参观考察。

    所到之处,华人华侨很热情。

    这是时隔二十二年后,跟大陆方面的首次合作。以前都是通过中间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将近一倍,以后就能直接贸易了。几位工商联代表看到米国的商品和物价,也盘算开了,报价不能太低,利润一定要提上去。

    田小苗和江黎明担着翻译,兢兢业业。

    没人怀疑他们的身份,不管是港岛人士,还是工商联代表都以为是他们是商会安排的,英语、粤语很流利,态度也很谦和。

    考察过程相对顺利。

    田小苗和江黎明工作之余,等着同志前来接头。

    可左等右等,不见人来。

    二人交换了一下看法。

    这是怕人跟踪,所以特别谨慎?六七十年代,刮民党.特务很猖狂,在米国布满了眼线。看到大陆跟米国关系缓和,就想着法子搞破坏。

    这次投毒事件,可能就是那边干的。

    当然,也不排除米国保守势力。他们极力阻止总统出访大陆,搞出一起恶性.事件,破坏双边关系,以此达到目的。

    苏联那边也有嫌疑。他们的情报人员遍布全球,在米国渗透得很深。抓住机会,敲打一下,不让中米走得太近。

    田小苗和江黎明很沉得住气。

    他们像普通翻译那样,未表现出任何异常。跟外界也没什么联系,一心扑在工作上。

    为期两周的考察,很快结束了。

    代表团即将返程。

    临行前,华人华侨社团举行了欢送会,还备了纪念品。不论男女,都是一条领带和一个化妆盒,化妆盒很精致,摆着瓶瓶罐罐的,香气扑鼻。

    负责发纪念品的是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女士,一份一份送到手上,客气地点着头。

    江黎明和田小苗也收到了一份。

    中年女士递上一只化妆盒,笑着说:“孙女士,这是地道的米国货,护肤很好的,一定要亲自试一试……”

    “好的,谢谢……”

    田小苗接过来,随着化妆盒一起递过来的,还有一张小纸条。

    她不动声色,团在了手里。

    这是来送东西的?

    田小苗不便询问,就装着去洗手间,打开了纸条。

    “此物捎回国内。”

    上面是一行从报纸上剪切下来的繁体汉字拼凑的内容,再无其他。

    回到大厅,那位女士已经离开了。

    欢送会也即将结束。

    田小苗跟江黎明使了个眼色。

    二人回到房间,拉上窗帘。

    江黎明看了纸条,就擦着一根火柴,就着烟灰缸把纸条烧掉了。接着,打开化妆盒,瞅了瞅,没发现异样。

    田小苗灵机一动,冲着江黎明打了个手势。

    意思是说:“把你那套拿过来,对比一下……”

    两套化妆盒,几乎一模一样。

    里面的瓶瓶罐罐也是一样的,封着口,不是膏体就是液体。江黎明拿着放大镜仔细看了看,依然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都是密封的,应该没什么危险。

    田小苗用一块棉布包起化妆盒,搁在随身携带的提包里,上了一把锁。

    东西到手了,一定要安全地送回去。

    第二天,是启程的日子。

    一辆大巴车停在旅馆门口。负责接待的人员指挥着,行李都提前装车了。商贸代表团成员也携带着随身物品,上了车。

    田小苗斜挎着提包,跟江黎明坐在一起,神态自若。

    到了机场,有海关检验。

    负责接待的人员招呼着大家报关。各个检验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开箱检查,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也不例外,都要打开看看。海关人员注意到代表团成员人手一份礼物,都是一模一样的,也未在意。

    过了海关,进了候机厅。

    人很多,各色各样的都有。像他们这样的东方面孔,很显眼。

    田小苗和江黎明小心谨慎,提包始终挎在胸前。

    直到登上飞机,二人方松了口气。

    相比起来,飞机上相对安全。这是国际航班,只要旅客登机,就要保障旅客们的安全。按照国际法则,一般情况下不得违背。

    飞机起飞了。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港岛。港岛这边早有安排,帮二人订了当天的航班,直飞京城。

    到地方时,正是下午。

    田小苗和江黎明挎着包、提着手提箱,走下旋梯。

    终于落地了。

    对田小苗来说,这恐怕是最后一次出国任务。

    她回头望了一眼。

    乘坐飞机是很奢侈的,很多人恐怕一辈子都不一定坐一回。而她因为职业关系,飞了很多国家、很多城市。

    江黎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接过手提箱,一手一个。

    “小苗,走!”

    “嗯。”

    田小苗和江黎明像普通乘客那样,出了港。

    栏杆外面,稀稀拉拉地站着几个人。

    田小苗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穿着草绿色军大衣,戴着棉帽子,就像一棵松树,高大挺拔。

    是冬子,冬子来接她了。

    田小苗一阵狂喜,朝柳冬生快步走去。

    柳冬生也看到了田小苗,举起手用力挥着。

    跟在后面的江黎明,神色复杂。

    这就是柳冬生,小苗的青梅竹马。也是父亲一手挖掘出来的苗子,赞不绝口。父亲跟柳进原是战友,打了很多年的交道,他们的后代也相遇了,在某时某刻。

    情绪一闪而过,了无痕迹。

    江黎明放下手提箱,朝另一边挥着手。林恪静站在那里,戴着火车头帽子,两手揣在风雪大衣的口袋里,望着江黎明。

    柳冬生迎上去,田小苗兴奋地说着什么。

    林恪静也走过来,想接过手提箱。

    “小静,不用。”

    江黎明摆摆手,执意要提着。

    田小苗这才想起来,冲着江黎明和林恪静抿嘴一笑。

    只顾着高兴,把手提箱都忘了。看来,恋爱分散注意力,难怪不提倡同事之间谈对象,是容易出问题。

    柳冬生也咧着嘴,冲着二人点点头。

    林恪静带车过来的,一甩头。

    “走,车在外面……”

    四个人上了车,田小苗做了介绍。

    “这位是柳冬生……”

    其实,不用田小苗介绍,江黎明早有耳闻,林恪静也跟柳冬生照过面。

    小苗出国后,柳冬生回到驻地。

    看到小苗的来信,就担心起来。虽然,小苗未提去哪儿,可他猜测一定出国了。不然,不会巴巴地留下信件。

    “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啊!”

    柳冬生盼着小苗回来。可半个多月过去了,未见踪影。他到单位打听,是林恪静接待的。他作为田小苗同志的对象,就这么挂上了号。

    说来也巧,赶上林恪静去机场接人,就说:“一路!”

    柳冬生跟车去了机场。

    这是普通接站,未走外交渠道。林恪静跟他打赌,说:“站在两边,装着不认识,看看小苗第一时间能不能认出来?”

    柳冬生心说,他又没变,怎么会认不出来?

    不出所料,小苗第一眼就认出了他。

    他也给小苗带来了意外之喜。

    回到单位,纪念品都上交了。

    有专人保管,送到了部队医院。残留的胃液和茶壶中的开水存样,就在化妆盒里,用瓶子密封着。

    田小苗和江黎明的任务完成了。

    后来,他们才晓得这次任务有两拨信使。

    有明的,也有暗的。

    为了保险起见,证据存样分成了两份,由两拨人分别带回去。

    公开身份的信使受到了阻挠。他们拿到了证据,却被人家找出种种借口毁掉了。她跟江黎明是暗的,以其他身份来到米国。对大陆来的访客,那边特别关注,有派人盯梢的,也有调查的,可始终未发现什么,也就未特别在意。

    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跟同志们打掩护分不开。

    经过检测,残留的胃液和开水里果然有生物碱,纯度很高,足以致命。这份报告提交给了米国,表示抗议,并要求米国保护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的安全,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拨了一笔资金,在纽约当地购买了一栋大楼,作为办公场所和住处。可临搬进去之前,卖家说要收拾一下,延迟一周交房。

    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果然,代表团入住前,派了专业人士拿着仪器检测。大大小小的窃听器遍布每个房间,包括衣柜、电话、灯头,电视机、墙壁、床、沙发等等,到处都是,一下子找出来二百多个。

    是不是清理干净了?谁也说不准。

    这么一来,没人敢在房间里谈正事儿,开会都在车库或地下室。在院子里活动也很小心,周围的高楼大厦都有眼睛,楼顶上架了摄影机、照相机,镜头对着代表团驻地,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安全意识也刻在了骨子里。

    喝茶都是现烧,茶壶前不离人。泡了茶后,现场喝,剩茶一律倒掉。暖水壶里也不存开水,都是现烧现喝。

您正在阅读《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的章节:第158章 .信使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6835/20081161.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