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60章 .婚礼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160章 .婚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农历二月初六,是小苗的生日。

    柳冬生在日历上画了一个圈,记着这个特殊日子。他跟小苗商量着,这一天去领结婚证。

    领证之前,得拍一张合影。

    “小苗,咱们去照相馆……”

    “嗯……”田小苗羞涩地点点头。

    柳冬生整了整军服,端端正正地戴好军帽。

    田小苗也梳洗了一番,编了麻花辫,换上了小翻领外套,露出了里面的白衬衣,衬衣领子上还镶着花边,很洋气。

    “小苗,可真好看……”

    柳冬生看直了眼,舍不得眨一眨。

    田小苗的脸微微一红,暼了一眼。

    二人兴冲冲地进了照相馆。

    一条宽板凳,柳冬生和田小苗抚着膝盖,正襟危坐。

    照相师傅很有经验,打着手势,让俩人靠近一点。柳冬生和田小苗往里挪挪,照相师傅继续打手势,说再靠近一点。

    俩人一前一后,靠得很近,彼此能听见心跳声。

    “好了,看着镜头,头往里歪一点……”

    柳冬生和田小苗抿着嘴,面带微笑。

    照相师傅喊着“一、二、三”,“咔嚓、咔嚓”拍下了最美的瞬间。

    从照相馆出来,头上直冒汗。

    这是激动的,初春时节没那么热。

    一个星期过后,照片洗出来了。

    田小苗瞅着,开心地咧着嘴。

    相偎相依,拍得真好,堪称艺术照。

    柳冬生见了,嘿嘿直笑。

    还趁小苗不注意,朝照片上印了一个吻。见小苗看过来,就故作镇定地说:“小苗,咱们加洗几张,再放大两张,装在相框里……”

    “嗯。”田小苗点点头。

    加洗的照片可以在上面题字,写上“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号,农历二月初六,领证留念”。这可以保存很多年,甚至是一辈子。

    领证这天,天气晴好。

    柳冬生穿着一套新军装,神采飞扬。田小苗也穿着小翻领外套,脸红扑扑的,透着光彩。

    揣着介绍信,蹬着自行车。

    柳冬生驮着小苗赶到区民政局。

    来领证的新人不少,排着队,一脸喜气。

    等了半个钟头,柳冬生和田小苗进了屋子。登记核对之后,从办事员的手中接过了两份结婚证书,红彤彤的。

    二人相视而笑。

    从法律上,他们就是合法夫妻了。今天是领证纪念日,将永远铭刻在心。

    领了证,该干啥干啥,跟往日一样。

    江黎明和林恪静也不甘落后,想赶着“五一”节参加集体婚礼。这很有纪念意义,不管是对江黎明还是林恪静。

    江立峰很高兴,给柳进原打电话,约好了来京城一叙。

    柳进原心说,真是巧啊,江立峰家的娃娃也在这一天结婚?

    他跟苏红霞商量着,跟梅英、大旺一路,把小梅也带上。

    梅子若不是怀孕,也想去瞧瞧。可建军不放心,怕梅子负担重,路上颠簸。进军工作也很忙,脱不开身,不然,也跟着去看看。

    到了五月一号,京城某招待所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大礼堂里,一场集体婚礼正在举行。

    椭圆形的舞台上,拉着大红横幅,挂着伟人像。

    一阵嘹亮的军号响起,在鼓乐的伴奏下,十二对新人戴着大红花,闪亮登场。其中,包括柳冬生和田小苗、江黎明和林恪静,他们都是好友,共同见证,彼此祝福。

    台下观礼的战友们,跟亲属们一起热烈地鼓掌、欢呼。

    田大旺和孙梅英都赶来了,跟柳进原一家坐在一起。

    他们早就觉得小苗的工作不一般,可看到小苗穿着草绿色军服,戴着无檐帽,还是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不同于一般军服,这是带着领章、帽徽的。也就是说,小苗参军入伍,成了一名革命军人。

    这个身份隐瞒了好久,终于暴露了。

    田大旺很自豪,头昂着,腰杆挺得笔直。孙梅英也咧着嘴。心说,小苗是文职,坐办公室的,一点危险都没有,以前净是瞎操心。

    柳进原早就猜到了,也不点破。

    倒是小梅忍不住,问道:“妈,小苗姐姐不是翻译嘛,怎么穿军服啊?”

    “喔,这不是结婚嘛,人家都穿,咱们也穿……”

    苏红霞打着掩护,柳进原绷不住笑了。

    截止到目前,小苗的对外身份还是翻译,殊不知担着特殊任务。

    婚礼进行中。

    在司仪的引导下,新人们站成一排,朝着伟人像鞠躬行礼,很有时代特色。

    柳冬生和田小苗满心欢喜,洋溢着幸福。

    “大旺,小苗这就成家了?”

    孙梅英激动得热泪盈眶,田大旺拿胳膊肘捅了捅梅英。

    孩子们瞧见了,像啥样子?

    小梅眼尖,跟苏红霞悄悄地说:“妈,孙姑姑咋哭了?”

    “那是高兴的……”

    “高兴的?”

    十四岁的小梅无法理解,苏红霞却感同身受。等到小梅长大了,也会遇到一个人,就像今天的小苗一样。

    仪式结束了,新人们从台上下来。

    被战友们围着,嚷嚷着吃喜糖。

    柳冬生和田小苗端着茶盘,摆着瓜子、糖果、香烟,兴奋得满脸通红。到了长辈们跟前,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

    “爸,妈……”

    孙梅英瞅着小苗和冬子,笑得合不拢嘴。

    柳进原也很欣慰。

    小苗是他看着长大的,跟冬子再合适不过了。过去就不是外人,现在更是亲上加亲。

    江黎明和林恪静也拜见了家长。

    还被介绍给了柳伯伯,也就是柳冬生的父亲柳进原。

    “进原,咱们是老战友,孩子们也都接班了……”

    江立峰哈哈笑着。还把老林拉过来,做了介绍。

    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很有共同话题。

    几位老同志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不晓得谁开了头,就争论起来,都是关于打仗的,好像不怎么服气。

    两对年轻人相互瞅瞅,会心一笑。

    孙梅英捅了捅田大旺,小声说:“人家都是首长……”

    田大旺没吱声。

    心说,首长咋了?还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可惜他早早退伍了,不然,也能接上话题。

    婚礼简单而又热闹,很快就散场了。

    外地来的亲属们都住招待所,部队上统一安排的,管吃管住。柳进原被江立峰拉走了,说:“战友们都等着呢,可不能缺席……”

    苏红霞提议去看看新房。

    “冬子,走,去新房瞧瞧……”

    柳冬生和田小苗羞涩地点点头。

    新房早就布置好了,就在信息研究所的家属院。一个套间,贴着红色语录和伟人画像,很喜庆。这是田小苗分的,她调到了信息研究所,从翻译大院搬出来了。这边筹建了一个部门,专门研究国际事务,她担着副组长一职。

    柳冬生那边也收拾一新。不过,西山离得远,属于军事.驻地,进出很不方便,就把家安在了这边。

    新婚之喜,花好月圆。

    柳冬生和田小苗渡过了甜蜜的新婚之夜。二人都是笨拙的,全靠摸索。可感觉很奇妙,就像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第二天,柳进原一家就返程了。

    小梅要上学,不能耽误功课。苏红霞也要上班,不好一直请假。

    田大旺和孙梅英留下了。

    他们特地请了假,要在京城好好逛逛。这是大旺多年的心愿,早在第一次进京送小苗报到,就许下了。

    京城很大,景点很多。

    柳冬生和田小苗全程陪同,孙梅英和田大旺心满意足。

    “京城就是好啊,让五一、三子也来瞧瞧……”

    三天过后,二人返回沪上。

    那边还有工作等着,不然,真想多住些日子。

    趁着婚假,柳冬生和田小苗回了老家。

    这是计划好的,要回家乡看看。

    他们换了一身便装,提着两只硕大的旅行包,装满了礼物。还有一沓子钞票和全国粮票,缝在贴身口袋里,是给老家的亲人们的。

    一路火车,抵达省城。

    再搭乘班车,赶往县城。

    家乡变化很大,都快认不出来了。

    柳冬生和田小苗激动不已。

    离开这里已经太久太久,唯有梦里才能回到家乡看一看。

    杠子在县武装部,给安排了一辆拉货的汽车。

    一会儿功夫,就到了临水镇。

    走在那熟悉的街道上,柳冬生和田小苗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到了柳家小院,柳冬生嗓音颤抖。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田小苗见到了柳爷爷和柳奶奶。

    他们都七十好几了,腿脚还很利落。二伯接他们去县里,住不习惯,觉得镇子上自在,不肯离开。去沪上也是住几天就要走,说太潮湿了,浑身痒痒得睡不着觉。可回到家乡,又想念沪上,记挂着冬子、梅子。

    在老人们的心里,这是两个没娘的娃娃,怎么疼都不为过。现在好了,冬子、梅子都成家了,有人疼、有人爱了。

    躺在炕上歇了歇。把礼物掏出来,摆满了炕头。

    柳奶奶备好了香烛、酒水。

    “冬子,去瞧瞧你娘,让你娘也高兴高兴……”

    柳冬生和田小苗去了坟院,站在一座坟前。

    石头墓碑上,雕刻着一行大字——“柳进原之妻陈淑珍之墓”。

    二人上了一炷香,斟了酒水,向母亲报告喜讯。

    在土炕上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就搭乘手扶拖拉机赶往靠山村。

    这是田大壮开的,突突突地跑着,比驴车快多了。山路也修整了,平平坦坦的,没那么颠簸了。

    山风吹着,白衬衣鼓着。

    田小苗和柳冬生坐在车斗里,迎着风,望着满目的葱绿。

    进了村,就被社员们围住了。

    “小苗回来了,还成家了……”

    田老汉和袁氏激动得落泪。

    “小苗,这些年可好?上次去沪上没见到你,你爹说你出差了……”

    “爷爷,奶奶……”

    田小苗看着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早就不计较了。

    柳冬生把带回来的礼物,发了发。

    大伯、二伯家都有,给田秋山也准备了一份。

    这是队里的老支书,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很受尊重。村里的其他干部都换了,田春华去了镇子上,当妇女主任,民兵队长也去了公社。堂哥堂弟们都成家了,堂姐堂妹们也都出嫁了,兰子嫁到了镇子上,当了赤脚医生,一边务农,一边给社员们看病,也算出息了。

    吕秀蓉拉着风箱,做着饭。

    把家乡的事儿,一股脑地倒出来。

    许凤莲照旧虚情假意,客套了几句,就回了自家院落。

    吃了中午饭,田小苗在院子里走了走。

    那棵柿子树还在,好大的一棵,开着黄色的花朵,很鲜艳。她仰着脸看着,想起了当初跟娘一起晒柿饼子,还跑到镇子上贩卖,遇到了冬子。

    柳冬生也瞅着柿子树。

    开这么花,能结好多柿子?

    小苗跟他说过,以前就靠这棵柿子树换零花钱。赶在过年,爷爷奶奶往沪上寄山货,会包上一包柿饼子,说:“压秤就压秤,娃娃们爱吃。”

    当天下午,去下河村探望了姥爷姥姥和几个舅舅。

    田小苗和柳冬生带着一包山货,踏上了归程。

    经过邻省,他们下了火车。

    按照地图上的路线,找到某县的烈士陵园,探望陈淑英同志。

    田小苗这才晓得老家那是一个衣冠冢,陈淑英同志留在了异地,跟同志们在一起。冬子小时候,父亲常常跟他说:“冬子,你娘跟革命先烈们在一起,不会孤单的……”赶着回乡,父亲都要拐弯来烈士陵园看一看,跟淑英说几句话。

    松柏掩映,庄严肃穆,一座青石墓碑高高耸立。

    柳冬生站在碑前,克制着内心的情感。

    “娘,我和小苗来看您了……”

    田小苗伸出手,抚着墓碑。

    上面嵌着陈淑英同志的照片,穿着军服,齐刷刷的短发,抿着嘴笑着,跟她儿时看到的那幅照片一模一样。

    她和柳冬生并排站着,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对先辈的追寻,对烈士的崇敬,对亲人的怀念……

您正在阅读《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的章节:第160章 .婚礼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6835/20081163.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