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饮冰 > 第179章 岁月 “再过几天就回了。”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179章 岁月 “再过几天就回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25年白清嘉和徐冰砚又有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这回是位小公子,取名作霁洲。

    其实在1918年小霁时出生后两人就不打算再要孩子了,毕竟女人生育是在过鬼门关, 徐冰砚一直不愿再让她冒这种险;她自己其实也怯的, 娇滴滴的大小姐多怕疼, 简直不敢回忆当初生头胎的痛, 可那段日子时局实在太动荡,连续两年徐冰砚都出去打仗了, 每回分别她都觉得是上天在拿刀子剜她的心,她舍不得他,一点点都舍不得。

    “我们再要一个孩子,”她在又一次分别到来时动了这样的念头, “怀孕要十个月……有孩子陪着,我心里会好过些。”

    他是不同意的,因为不愿再让她一个人经历怀孕的艰辛——之前怀女儿时她就是一个人, 现在他又怎么能重复过去的错误?

    可这女人又一贯执拗霸道得很, 无论什么都要说了算,他不同意她就要折腾, 还会故意摆出一副伤怀的样子说他不爱她了, 每每都把他折磨得头疼不已,直到他终于妥协才肯消停。

    于是1925年春天小霁洲便出生了,倒是不像生头胎时那么辛苦,他也回来得比当初早, 在她身边陪了大约八个月。

    白家人自然都很高兴看到家中添丁,然而不幸的却是白老先生在小外孙降生不久后便因病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

    其实打从白家出事以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好,近几年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椎心之痛, 要不是长期以来都用极名贵的药养着,恐怕早就难以为继了;家里人对这一切都有准备,可当不幸真的发生时他们还是悲痛难抑,送人出殡的那天个个都哭成泪人儿了。

    ——最悲伤的自然还是贺敏之。

    她跟自己的丈夫相守了一生,早年因为他纳妾收姨太太而生气伤心,后来又跟着他一起经历跌宕起伏人间闹剧,到最后他生了病、再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做家里的主了,她却反而更喜欢,觉得那样安静的状态更宜人。

    是啊。

    折腾什么呢?

    你一生都在折腾,为名为利,为儿为女,最后却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还要被一把轮椅生生囚禁十年——有什么意思?

    如果人生重来一次你还会这么选么?

    还会纳吴曼婷、还会抬陆芸芸?

    还是只跟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皖南的乡间做一个富贵逍遥的乡绅呢?

    这些问题都不会再有答案了,人死如灯灭、他已去得很远;棺椁入土的那天她在他坟前待了很久,眼前划过自少时起他们一同经历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最终眼泪全流干了,化成一个释怀的笑绽出来,使同样上了年纪的她看起来特别美。

    也好,你先去。

    到了那边……记得替我多看看清远。

    而就在白老先生故去后不久,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变革又降临在了这片古老破败的土地上——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揭开了那场声震全国的北伐战争的序幕。

    其实此事再往前可以追溯到1924年的第一次国丨共合作,两党暂且摒弃纷争统一战线,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使广东革命政权得到了统一和巩固,随后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决定出师北伐。

    革命军来势汹汹势如破竹,力求要将吴、张、孙三大势力荡平肃清,战事来得异常猛烈;那三位起初仗着自己的兵力远胜于南方、还曾很不将人家当作一回事,结果后来北伐军得了苏联人的指导、争取时间将他们逐一击破,战场的局势很快就颠倒了过来,令几位将军悔不当初。

    徐冰砚对南方的态度也是颇为复杂。

    他早就不信什么主义了、自然也不会将孙先生于1924年提出的所谓“新三民主义”很放在心上,民族民权民生的提法固然都显得光辉正义,可落到实处时会变成什么样子却仍然值得怀疑;可他又的确不得不对他们抱有一些希望,毕竟北京的政府已经糟透了,各地混战的局势必须有个了结,倘若南方可以实现全国统一、让国民过上安全稳定的生活,那么他也不会拒绝与他们合作。

    但不幸的是这回赵开成将军的意见却与他不同——也许多年征战的经历已经让他心底的不安全感深深扎下了根,只有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才会感到踏实,因此他不愿跟南方纠缠,更不愿交出自己手中的兵,甚至连谈判桌都不愿意上,只一直坚持要和他们对抗。

    他是徐冰砚的长官,从规制上来讲他也不能违背他的决意,何况两人一同经历过那么多的风浪、早就有了生死患难的交情,他更不忍心在如此关头让赵将军难做——可情是情、理是理,全国混战的情况已经导致民不聊生,分裂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届时生民离乱国将不国,又该到哪里去找出路?

    北伐……或许正是可治此症的一剂良药。

    白清嘉是不管这些打不打仗的事的,连年经历战乱已经让她渐渐摸索出一套平复心境的窍诀,尽管依然不免要为挡在前面扛下一切的男人感到担忧,却也不至于次次以泪洗面郁郁寡欢了。

    她和朋友们的刊物已经办得颇为成熟,编辑部的女孩子增到了二十余位,大家的工作都做得很好,她于是便成了甩手掌柜,已经不必在此事上费很多心了;于是精力终于能被腾出来照顾两个孩子,小的那个才一岁多,大的那个也还不到九岁,正都是需要大人陪伴、需要大人教导的时候。

    小霁洲哭闹时她自然要去哄,等这小不点儿好不容易睡着了她又要去陪着女儿读书——小霁时是很聪明的,从小就一直勤恳地学习,学外文,学旧学,既要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又要知道他们自己的国家有着怎样源远流长的浩瀚历史。

    但白清嘉自己的旧学本身就是马马虎虎,连古文观止都没完整读过,哪里能教孩子?自然只能教英文和法文,国故一类的东西全丢给徐冰砚了;他的工作又很忙,倘若碰上打仗几个月都回不了家,幸而霁时十分聪敏好学,倒也没让他们做父母的费太多心。

    她特别喜欢她父亲,大约也是因为他待家里人总是很温柔,所有的严厉冷漠都是对着外面的,一进家门便会眉眼含笑;只要有空他就会陪在她们身边,一边牵着妻子的手一边把漂亮乖巧的女儿抱在怀里,给她们讲诗文讲历史,倒是让两人都听得很入迷。

    他把她们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在上海燃起战火的那段日子霁时都对外面的一切无知无觉,只知道父亲在家里待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母亲沉默地望着窗外的时间又越来越长。

    “母亲……”她终于忍不住要问了,还伸出小手轻轻拉着母亲的衣角,“父亲去哪里了?他不回家么?”

    而每到这种时候她母亲便会蹲下身子把她抱进怀里,那怀抱不像父亲一样宽厚有力,却是同样和暖温馨,让年幼的她感到妥帖又安谧。

    “回,当然回,”母亲低头亲了亲她的小脸儿,“再过几天就回了。”

    像这样的对话她们往往要重复上许多遍,直到彼此都说累了父亲才会回来——每次他看上去都很疲惫,身上还时常带着伤,平时一向坚强的母亲一到这种时候就会掉泪,伏在父亲怀里低声抽泣,要父亲柔声哄很久才会好起来。

    1927那一年也是一样。

    父亲没在家里过年,出了正月才回来,而直到他回来的那一天窗外令人心惊胆战的枪炮声才终于停止,让人勉强能透一口气。

    “……都结束了?”霁时听到母亲迟疑地问父亲,神情看上去有些悲伤,“赵将军他……?”

    父亲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母亲也跟着不说话了,晦涩的沉默让年幼的她无法猜透。

    她会做的只有试探着走到父亲身边拉住他的手,他像是才回过神、深邃的眼睛还是暗沉的,看到是她以后才勉强露出一丝笑,接着弯腰把她抱了起来;她坐在父亲的臂弯里也别提有多踏实,抱着他的脖子开心地笑,只觉得她们一家终于又能过上平平稳稳的生活了。

    可接下来的日子又有许多令人不安的事情发生。

    大概是四月,一直陪在母亲身边的秀知姨忽然不见了踪影,母亲忧心忡忡,一直央着父亲派人去找;父亲的眉头也皱紧了,不知道是遇到了什么糟糕的事,家里书房的灯彻夜亮着,刚刚安静了没几天的窗外又开始出现尖叫与厮打的声音了。

    “怎么会这样?”她在夜里做了噩梦,走出房间想去找父母一起睡,却在途径书房时偶然听到母亲正在慌乱地问父亲,“他们两党不是一起北伐的么?现在又为什么要抓人?”

    “那些人是不是开枪了?……不仅仅是抓人那么简单对么?”

    “李锐他……”

    年仅九岁的小霁时又怎么会明白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一片混乱中只感到模糊的惊慌与恐惧;她吓哭了,推开书房的门问彻夜不眠的父母他们在做什么,彼时母亲的脸色十分苍白、一直坐在原处没动,是父亲走过来把她抱回了房间,一边慢慢为她盖上被子一边在身边温柔地哄她睡觉。

    “没事的,不怕,”父亲这样告诉她,“睡一觉,睡醒之后就都好了。”

    她懵懵懂懂地点头,又懵懵懂懂地闭上了眼睛,昏沉间能感觉到父亲的手一直在她手臂上轻轻拍着,将一切烦恼与恐惧都驱散了。

    我相信父亲。

    明天……一定都会好的。

您正在阅读《饮冰》的章节:第179章 岁月 “再过几天就回了。”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8341/20878642.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