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都市 > 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 第36章 三木,一位向大众献媚的……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36章 三木,一位向大众献媚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最新的《碧玉少女》还真和原先的《碧玉》截然不同了。

    这编辑打开没看两页, 忍不住将杂志重新翻到前头。确信主编还是陶主编后,他更是惊讶,惊讶到走去编辑部的路上, 一边走一边看,险些被人自行车撞了。

    骑着自行车的路人高声说了他两句:“怎么回事啊, 走路不要看书。”

    编辑忙哎哎应两声, 把杂志收好,加快走路的脚步。

    到了杂谈社编辑部, 他忙把杂志放到桌上,和别的同志说了声:“看《碧玉》了吗?里面改版了,各个块重新划分,有文学, 主旨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有科学新闻。有时尚,穿搭内容的。还有笑话、年轻人的小新闻、名言、科普。”

    另一个编辑听着就头大:“怎么还是大杂烩啊?”

    这编辑摇头:“不一样了, 这可完全不一样了。光小说就是新阳城日报新出头的那个三木写的。怕是专门去找了人。”

    阳城年纪轻的编辑互相之间眼生,但年纪大一些的编辑相互间都认识, 不是校友就是亲戚, 再不济也是以前工作上见过面的。面临停刊专门找人想解决方法最正常不过。

    几个编辑凑过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发现确实不一般。

    内容说起来杂,实际上分的格外清楚,而所谓的科普和名言, 全设置在页脚和页面侧边。大排版的板块主要是给文学、理科、时尚、笑话、新闻。

    理科也是故事性的科学家自传类,可读性更大,很容易理解。

    这种见缝插针的塞知识方式和以前是真不一样了。文学那块也是。三木的那一个《秋医》, 看似讲述的是大少爷和乡村小姑娘朝着医学道路发展,文字里暗藏着少年情愫,实际上教了好几个救人小技巧。

    什么发烧得得物理降温, 什么平时得多预防讲究卫生,什么噎住得从背后勒人腹部随后撞击,把噎住的东西撞吐出来。

    讲得有理有据,活像是专业学过医的。

    这种写法和春居不一样,又贴合了陶主编一贯以来的喜好。

    “三木有点东西啊。”有人看完后评价,“她的文看碟下菜。写什么完全能按照需求来。听说只是个学生?以后前途不可估量。”

    可惜并不是谁都喜欢这种看碟下菜的写法。

    杂谈报编辑部靠近门边上,一堆报刊杂志里,有个瘦削且头发稀疏的男编辑抬起了头。他听着自己同行赞叹,语气相当不屑:“呵,金钱的钱途。”

    “写文字要按照别人的意思来写,这不就是屈服于金钱?庸俗。”这男编辑看不起桑晓晓,“名门大家真正想要写出点东西来,就得按照本心。通俗文学,那就是厕所读物。”

    “厕所读物,就是你上厕所的时候最乐意看的东西。”他话一句接着一句,点评完之后又自嘲,“当然,我不是针对她。我们也一样。为了一点热度,什么文章都敢刊登。”

    有个年轻编辑听到这话,小声嘀咕:“那我上厕所最爱看三国,难道也厕所读物吗?”

    杂谈社的主编姓赵。赵主编很有主见,也对各种观点很是包容。他完全不在意自己手下各大编辑意见不合,甚至笑着点名:“张青意见那么大。那就关于三木的《春居》和《秋医》专门去写个文章出来。下一期直接刊登上。她最近可是阳城最火的新作家。你的名字完全没人家有名气。”

    没名气怎么办呢?蹭。

    要么正着蹭,要么站在对立面蹭。什么最能吸引人?有理有据但意见不同的争辩。哪怕这个所谓的理所谓的据并不能得到大众认可,那也是一种观点。

    杂谈报和阳城日报不一样。它不是每一天都有,而是半周或者一周出一份报纸。比杂志出的频率高一点,又比一般报纸出的频率低一些。

    一年到头,它还会整合一整年的信息,出一本厚重的整合杂志。

    在追求挣钱上,赵主编总是非常努力。他也没办法,毕竟像他这种小众报纸想要生存,又不想要乱七八糟什么都冒出来的广告侵占大版面,就只能靠这些小地方绞尽脑汁赚钱。

    没有钱的编辑部走不长远。

    在杂谈报做编辑的人头脑思路都清晰,笔杆子更是一个比一个犀利。赵主编一个吩咐下,张青呵笑一声,真准时交出了稿,快速校对后在新一期杂谈报上刊登。

    也是这事情凑了巧。

    阳城日报天天发,《春居》第一个故事在杂谈报发售的这天正式结束。少年少女和女教师到达烈士墓前献上了这世上最美的花。

    阳城的读书人好久没看到这么有意思的小说,议论声更大。杂谈报最新期说是谈论三木的,当场也被抢空,每个报刊亭阳城日报、杂谈报以及碧玉少女都售罄。

    阳城日报的量和杂谈报的量完全不一样,但这盛况依旧惊人得很。

    阳城日报编辑部笑得各个最咧开,走路带风,见人打招呼都得缀个“哈哈哈哈”的前缀。当然,他们哈哈完,转头就看到杂谈报刊登观点速度很快,先所有人一步探讨起了三木。

    杂谈报的铅字写得清楚:三木,一位向大众献媚的作者。

    文章字里行间写得很透彻。现在文坛上大多传统作家热衷于写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改革开放后,不少地区都有人先后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发展。

    而寻根文学则是建立在改革基础之上,宣扬传统文化、民族意识的重要性,努力在文化底蕴上展现国家风采。

    但三木写法则不一样。她年纪尚小,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概念尚浅薄。哪怕是大格局的东西,也着力于小情小爱,甚至会写主角不顾现实因素去寻求情感。

    大众爱看感情,她就写感情。

    而碧玉里连载的,则是杂志需要什么,她就写什么。向大众屈服,向金钱屈服,再美的文字也不过是通俗庸俗世俗,上不了台面。

    阳城日报哪怕有杂谈报读者,看到这些内容,当场就翻脸拍桌:“这张青写得什么东西?三木上不了台面,那岂不是就说我们阳城日报上不了台面?”

    他们阳城日报最近印刷量都上去了,广告费谈起来都能涨价了。征稿收到的稿件质量更是上涨。这全是托三木的福。

    一旦有人能带自己赚钱,那大伙儿就是自家人。他们怎么能容忍杂谈报说自家人的坏话。

    可阳城日报和杂谈报性质又不一样。杂谈报是小众报刊,刊登文章自由度大。他们阳城日报刊登作品有讲究。如果真为了三木而写文章吵,那才叫真上不了台面。

    唐雪君看完内容,恨不得拿起笔刷刷批判两句杂谈报:“杂谈报可真是会做报纸。我现在气得想当场给他们投稿!”

    姚主编进门听到唐雪君愤怒的反话,推了下自己的眼镜。他问了声:“怎么了?杂谈报都能让我们小唐编辑冲过去投稿。那看来是我们报纸最近投稿人太多,少了小唐编辑的发挥空间。”

    唐雪君瞬间被逗笑:“不是。哎,杂谈报说三木呢。”

    姚主编诧异,很快拿来报纸看了下。报纸的内容不多,他阅稿速度快,很快看完并抓住了文章主旨:“写得确实有点道理。三木写稿很会抓人眼球。”

    但三木和傅元宝有关系,根本不可能是差钱的。她纯粹是自个想写。

    姚主编是全然没想到,桑晓晓是真差钱,还不是一般的差钱。她做梦都想赚钱换个地方住,有足够的钱想买什么吃的喝的用的,就买什么吃的喝的用的。

    姚主编主观上误解了桑晓晓,对文学的看法上却没误解人的意图。

    “写文的千千万。满曲高和寡的文章可能是艺术作品。让大众喜欢的通俗文章也可能是艺术作品。”姚主编把报纸放下,“文章是好文章,人未必。划小范围,非要这不行,那不行。只有谁谁的文章才是艺术作品,借此来抨击牟利的,人就是焉儿坏。”

    这说着说着,京腔都说出来了。

    唐雪君朝着姚主编挤眉弄眼:“哟,焉儿坏。这是秋医看了的后遗症。”秋医的男主角大少爷,可不就是从京都来的。

    姚主编清嗓子,去拿杯子给自己倒热水:“怎么了?人写得不错。你了解大众喜欢看什么,报纸做出来买的人才多。当然,做人不能太杂谈报。”

    这话说出来,大家是一阵哄笑,总算气消散了点。

    唐雪君不能真去和杂谈报计较,不过事情还得通知桑晓晓。她预估着时间点,掐准了桑晓晓大致放学会到小卖部的点,一个电话打过去。

    桑晓晓回到桑家这些天,忙得直接把和她毫无联系的傅元宝给忘了。

    傅元宝谁?没听说过。

    这几天学校听说是请了专门的老师过来给学校老师上课。为了提高大家的水平,最近教学难度、作业难度都上升了。

    昨天上课做了个高难度随堂测试,全班几乎全惨败。只有寥寥几个拿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即便是这样,老师都笑合不拢嘴。那个特聘老师说了,这卷子及格的大概率能上大学,上九十分的能考虑冲一冲好学校。

    桑晓晓考了九十五!终于洗刷了五分的耻辱!

    今天讲解,桑晓晓成绩是当之无愧全班第一。上台的时候,她仰首挺胸,终于伸出手说一声:“粉笔。”老师都乐呵把粉笔递给她。

    她刷刷解了题,轻轻松松讲完,回到座位上还有同桌浮夸的夸赞:“哇,晓晓真棒。”

    下了课更有人拿阳城日报的报纸来给她签字。

    她两辈子没经历过这种纯粹因为知识和小说作品,从而被众星捧月的高级待遇。

    愉快!高兴!

您正在阅读《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的章节:第36章 三木,一位向大众献媚的……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8366/20881503.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