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都市 > 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 第99章 【1+2】《妙花》杂志……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99章 【1+2】《妙花》杂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为看过的杂志太多, 桑晓晓脑子里关于杂志名有些难以跳脱出后来几十年的杂志名称。如今市面上的杂志多是两到四个字,也不会选用更多。

    说是要选用言情,但桑晓晓其实也希望能够收到更多优秀的稿子, 能跳脱出爱情去看更宽广的世界。以爱情这最小的切入点,展现更大的舞台。

    妙笔生花, 生花妙笔……生花妙语。

    生花, 双生花,并蒂莲……

    文学便是这样, 喜欢用东西来表达爱情。像比翼鸟、双飞燕、并蒂莲。

    桑晓晓又写下了妙花两个字。妙字不管是在佛学上还是在普通文□□用上,都用处很多。佛讲究悟,那种顿悟妙不可言,于是很多东西一旦非常妙不可言, 就会加上这么一个“妙”字。佛教也喜欢用花,却又比较少用到妙花这种说法。对于他们来说, 花属于“因果”里的“因”,“因”很难妙起来。

    她这种“妙花”的用法会让很多人看不入眼。造词不是这么造的, 像是生搬硬造, 非要凑一个别人没怎么听说过的凑一起。

    然而人走多了道就成了路,说多了的字就成了词,辞海也会一代代加入新词汇,到了多年之后还有各种网络词汇, 也会从大众走入词典。

    桑晓晓干脆就在妙花上面划拉了两下,并且打算选用并蒂莲当做标志。他们这份刊物现在想要以月刊为目标,以后打算以月双刊为目标, 悲喜剧共存的情况下,本就代表了“并蒂莲”。爱情又也能用“并蒂莲”指代。总体而言,寓意十足。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希望文字纯粹,情感纯粹。

    桑晓晓抬起头和大家说了声:“我们杂志就叫《妙花》,妙笔生花,每一篇文章不要因为写爱情了就走向庸俗。要有价值,要能够看第二遍,第三遍。”

    有一个人举起手,犹豫问了声:“我这里有篇文章,是现实主义雷雨风格的。这种好像不够唯美?不够爱情?”

    另一个文学社的骨干当场笑出声:“这我们学校的文章?我还以为隔壁学校混过来了。”

    一群人哄笑。雷雨是真的火,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热衷于演这部话剧。作品创作的时候,现在年轻一代没出生,没经历过那段混乱且饱受压迫的岁月,没上过战场。当时的文学和现在也大不一样。对很多事情批判内涵深刻。

    经典的东西总归有它经典的理由。

    桑晓晓沉默了一下。当然撇开创作背景,这种所谓的现实主义已经走上了狗血极端,八个人能上演两代人的血脉情感混乱,放到几十年后肯定不允许写,属于□□。着实悲剧,写得好也不是不可以。趁着现在能写当然要拥抱市场。

    她表示:“我们要悲剧的。但尺度把控一下。”

    尺度她不确定怎么把控,但星海这不就给了个编辑。于是大汉的工作量又一次增加。大家伙不确定的都来问他,搞得他受宠若惊。

    大汉姓牛,叫牛罗春。牛编辑看着光头彪悍的模样,实际光头是因为年纪上去秃了头,干脆剃光了。碰上人还能吓唬吓唬别人。

    当年,也就这个模样,周围基本上负责处理事的地方人员都眼熟他。看着不像好人,实际上是做正经工作的,不至于抓走去问话。

    牛编辑嘴上说话有时候凶得很,手拍上桌子能唬得人一愣一愣。实际上骨子里挺虚,别人拿文章来问他,他说着说着,就容易变成请教对方:“你看这个文章,是不是还挺好的?我,我这人就很局限。”

    论学识,在场的学生学历每一个都比他高。论挑选文章的眼光,在场的学生们也是最贴近大众年轻人的。唯一差的不过是编辑经验而已。

    牛编辑是来传授编辑经验的,也不太能选文章。实在是大家伙给出来的文章,质量比星海收到的稿子好太多。

    最后桑晓晓定稿文章的时候,发现自己要阅读的文章多到令人发指。大家听说是要出杂志,简直是把压箱底的稿都拿出来了。

    她只能办公的时候看,上学放学看,课间也看。不停审稿,抽空写两页稿。到她自己规定的日子到时,总算成功把稿件缩小到正式排版稿件的二分之一。

    新一周的会议,她就把稿件堆成两堆。左边是浪漫喜剧,右边是惨烈悲剧。其余全部打包保存,回头由审稿人员写出拒稿理由。

    也就现在还能写拒稿理由。到真正稿件多的时候,编辑们根本忙不过来。

    桑晓晓考虑到这种细节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以后审稿把拒绝的理由设定成几个模板。一种是对写得实在糟糕的拒绝理由,一种是对风格不符的拒绝理由,诸如此类,自己想几个。分类好后统一回。等稿件过多的时候,征稿会写上三个月无消息代表不采用。”

    众人纷纷赞同这种方式,确实能大幅度减少工作量。

    别看投稿的学历都挺高,实际上有的人写小说文笔如同初中生,实在文笔生涩。看两行就知道不行,还得让人强忍看下去剧情如何。真为难人。

    桑晓晓解决完这个问题,又提出了新的任务:“这里的稿子,我全部都用铅笔写上了编号,遮掉了写稿人信息。每个人看完后每一叠投票选出一半的文章。投票不记名,看完后上来画正字。”

    她拍了拍让经济学同学买的黑板。黑板不是贴在墙上,而是推拉的那种,投票也不是面朝大家投,而是背对着大家。

    为了防止中途有人改别人的答案,桑晓晓说了声:“每个人记住自己投的是哪几篇文章。我到截止日,会让大家闭眼举手确保所有投票数据正确。我说投1号的举手,你们举手我确定人数。如果对不上,当场重投。”

    这种盲选又民主的投票方式很有用,众人纷纷答应。

    桑晓晓的观点很清楚。如果说他们这群人都不乐意看的文章,放出去肯定乐意看的人不多。要是他们这群人都乐意看,放出去总归会有一批人喜欢。

    于是很快,大家变得和桑晓晓一样,上下课都不停看稿。这个稿子看完和另外的人交换,并专门用本子写下来几号稿是什么故事,优缺点如何。

    背对众人的黑板上正字逐渐增多,到桑晓晓要求的截止日,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基本工作。

    桑晓晓当天:“天黑请闭眼,选1号稿子的请举手。好的,1号稿数据核对正确。大家可以放下手了。现在选2号稿子的请举手。好的,2号稿数据核对正确。”

    《妙花》第一期所有文章,就此敲定。该算稿费的算稿费,该校对的负责校对,该联系作者的联系作者,该排版的负责排版。

    他们编辑部本次征稿有一个大好处,就是作者好找,绕来绕去全是学校或者周边学校听闻这事投过来的学生。都不用邮寄去找人,当场冲去学校宿舍就成。

    找作者速度快,最终成品速度也快。转眼排版大致就确定好。连目录如何都已经有了稿。桑晓晓在提好要求后,专门去工厂找工厂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在整个编辑部还没有清楚会出怎么样书的这一会儿,她连样刊都拿到手了。

    书封面的“妙花”和内页所有的大字包括“序言”、“目录”全是桑晓晓亲笔写的。她字大气,写出来的毛笔字都能拿出去卖钱。

    而封面和内部的插图让人意想不到,全靠牛编辑操刀。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牛编辑看着凶狠,一手国画水墨功夫是相当强悍。

    第一期,他就非常有意境按照桑晓晓的思路画了并蒂莲,在内页画上了各种抽象的男男女女,容貌不细致,光一个轮廓,可就是格外有意境。

    桑晓晓对封面的设计更有意思。

    现在市面上的杂志,因为照片的逐渐发展,基本上全花里胡哨的用拍出来的照片当封面,再不然就和小人书一样,封面上是小人书风格的绘画。

    桑晓晓就用几何图案做纯排,整个封面的画只有并蒂莲,其余全是字和拼音。

    大字是“妙花”,中字是票数最高的六篇文章一句话简介,小字是妙花的拼音,以及负责的妙花编辑部。封面比牛皮纸更淡一些,像是裱画的卷轴。黑色的几何框架加上更浅淡的方框加重“妙花”二字,让整个杂志格调一下子上来。

    优雅,高级。

    内页的高级度,高级在正面第一页加了一张硫酸纸。高中老师出卷子打印来不及,就喜欢用这种有透明度的纸来处理。反面第一页,用了一张黑纸。而除了硫酸纸和黑纸之外,其余的纸张不是用一般打印纸,而是选用了道林纸。

    道林纸价格不菲,所以整本书的成本费用相当高。但又因为完全没用彩色印刷,成本上确实又被掐了那么一点点。

    这本书在成本上相当奢靡。哦不,应当说是杂志在成本上相当奢靡。当桑晓晓将杂志拿到大家面前后,所有人拿到手摸过去都是一阵惊叹。

    在场编辑人手一本,看着杂志简直感动:“天呐,摸上去简直像是要放在书架上好好珍藏的。这样的书买来哪里舍得互相借来看。”

    “我的天,这纸也太好了。是进口的么?”

    “选纸那天我去了。进口的。胶版纸单面的,桑主编看不上。价差了不是一点。不过我问了,产量大的话,可以便宜一些。而且大家基本都不用这个纸,所以量也不用抢。”

    “我真的好喜欢这个感觉!摸起来太舒服了,光溜溜的。”

    一群文艺青年,在光溜溜之后,语言都逐渐露骨起来。一个个看着人模人样,看杂志的眼神仿佛已经在看没穿衣服的美人。

    做成书也是要校对的,不然桑晓晓也不会给他们人手一本。

    桑晓晓冷酷无情,用娇气嗓音拍桌:“在场校对。谁错误发现得少,下个月打扫卫生就他负责。谁今天没到?他负责整合你们所有人找出的错误。”

    在场一群人立马扭头细究起文章来,眼睛都要埋进书里,恨不得挖出八百个错别字。

    桑晓晓一通命令下达完毕,成功以最快的速度将实体初稿校对完,并拿着这一份校对完的稿,前往了曹主编的办公室。

    《文学艺术》前主编汪老主编又在曹主编这边串门,知道桑晓晓也来了,乐呵得不行,拿过桑晓晓的杂志初刊,光看个封面就是赞不绝口。

    首先是封面排版。

    “看着就有国画的风格。这个留白留得好啊,这个一行行的内容介绍也好。不像现在很多杂志,不管有没有相关,封面一定要是漂亮的姑娘。”汪老直摇头,“做的是电影之类还好,连其余的也都走照片一流。全然没了固有的艺术感。”

    《文学艺术》就不是这样。文学艺术的封面没有照片,直接一个文名加上简单几笔勾勒,每一期换个颜色就当改了封面。简单粗暴。

    曹主编笑起来:“大家喜欢那样的。说不定往后我们也要改版,总得吸引年轻新一代买起书来。”

    汪老拿着书给他晃着:“这不就挺好的?看着多舒服。”

    翻开里面,那没有一个字的两张纸显得更有意思。杂志里选用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前面透明白纸后头的文章就是畅快为主,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事业,当然主要还是爱情和事业居多。

    后面则是什么虐文都有,完全彰显了人性之复杂。在这种复杂的人性下,各种悲欢离合都有。职业的多样性也诞生出来。

    从艺术角度来看,汪老觉得悲剧那些故事,艺术性都比前面强,但从有趣来说,前面的文章都比后面的甜腻有趣。

    这杂志看到半路还得翻着来看。印刷起来多一道工程。

    汪老没有看完所有的文章,合上杂志的时候,心有不舍:“怎么会文章就这些呢?一看就要看完了啊。下一回可是要等一个月了?”

    桑晓晓想着要再次进入繁忙循环,深深吐气:“我本来还想出月双刊。现在发现工作量实在大。我真的忙不过来。要是期末,大家伙都要考试,恐怕得停刊。”

    汪老一听,怔了一下后哈哈大笑:“我都忘了,你们都还是学生。这一考试起来,确实得停刊。你们杂志也算是稀奇了。跟着有寒暑假。”

    桑晓晓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很多事都是她在操持,以后月月这样,她岂不是都没空去干别的事?

    她琢磨起来:“不行,我得想办法让大家支棱起来,等文学社这批人毕业,看能有几个留下的。每年再问学校要些实习生来打下手。”

    争取让可以分摊下去的事情都分摊下去。再之后要是能有合适的副主编。啊!对,星海的王主编,可以哄骗过来。不知道王主编变成副主编乐不乐意。

    大家合作互利互惠,未来才会更好发展。

    桑晓晓脑子里想法多,也会有离奇的:“其实我还想在其中放一些隐藏款杂志。多一些反馈读者的采访稿。可惜这种应该上面不会同意?”

    曹主编委婉:“不要搞太特殊。也就是你这个真是以爱情为主,不然上面恐怕不会允许你多出几期的。”

    汪老这边则是老小孩一般嘀咕:“就他们事情多。要我说有什么不好的。年轻人就应该想法多。按照老传统办杂志,你看多少家只能靠广告过活。隔壁那家还是靠出版了别的书活下来。以书养杂志,文章甚至都不是从杂志上来的,这也是稀奇了。”

    确实是稀奇离谱。这年代离谱的事情多了去,汪老说的事都不算事了。

    曹主编和桑晓晓以及王主编最近都联系过。他确定这杂志可行,也对桑晓晓说了声:“你这个校对后的样刊给我一份,先别急着印。我去和王主编上面聊聊。”

    其实王主编和他最近都找过好几次上头,上面心动,但多番考虑桑晓晓是学生,没看到杂志没能松口。桑晓晓虽说没直接和上面联系,但实际上已经在上面挂上号了。一般来说只要杂志内容过得去,上面必然会考虑同意。

    桑晓晓的办刊方针之前交了一份稿的,写得那是非常动人,意识非常正能量,在追求情感和事业上极为积极主动,本质都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国家。

    那方针正儿八经的,让曹主编刚开始还以为是星海帮忙写的。谁想桑晓晓还能写这种。

    他隐隐透露着:“不出意外,再过几个月正式管理的方案就要落实下来。以后杂志归杂志,书归书,可不是哪家厂都可以随便印了。你这回要是自己印,都不能赚钱。”

    所谓的不能随便赚钱,就是定价得按照几乎接近成本来算,叫试刊。不盈利当然事情就少。但对以后正式发售的定价是不划算的。这种大多数只有赌一场必拿刊号的杂志才敢干。

    要是第一期就订了刊号,那就是确定了主管单位。第一期说不定运气好就能回本,运气更好说不定能大赚。

    曹主编话不敢说太死,只让桑晓晓缓缓。

    桑晓晓应声。

    她把握不太精准,问曹主编和汪老:“我第一期要印多少本?等结果后开始印,怎么也要印上好几天。”因为厂太小,排期得早点排,即便是排了效率也比大厂慢。

    曹主编斟酌了下,还真不好估计。

    桑晓晓的书卖的是真的贵,要三块六。她要出的杂志这一回质量上佳。曹主编和桑晓晓分析着:“这一般薄的杂志,定价便宜的几毛一本。我们首都出的都一块多一本,实在厚的要两块,因为和书一样厚实了。带彩色的都上一块。你这个没带彩色,主要是用料太好了。”

    要是太贵,卖不出去。

    要是便宜,亏本,往后不好办。

    汪老对定价这块,熟悉度已经没有曹主编敏锐。他对金钱的概念也没曹主编敏锐了。他嘀咕:“我五块都乐意买。”

    五块真的是太贵了。桑晓晓觉得汪老比自己都不食人间烟火。

    桑晓晓对汪老也不客气,阴阳怪气问汪老:“最近喝哪的琼浆玉露呢?”

    汪老笑得厉害:“你这嘴皮子。哎呀,让小曹想价。他去和上头商量。你操心那么多,可别回头考试考不出了。最近学习得怎么样?”

    桑晓晓想起学业就想到自己挑灯夜战的日子。她发现自己看书背书多了,记忆力比以往好太多。简直是习惯背诵。下笔写起上课要求的文章,落笔飞一样。

    哎,就是累人。

    桑晓晓叹息:“勉强过日子。说好的大学都轻松呢?”现在的大学可是半点没让她感受到轻松。她又叹息一口气,“都怪我妈,没有把我怀三年。怀三年出来可是三头六臂,能干好多事情。”

    汪老和曹主编又是一阵大笑。也是,谁不希望自己变成哪吒一样三头六臂。

    桑晓晓忙,曹主编也没留人太久。他送人出门后,回来和汪老说着这个事情。他是很看好桑晓晓办的《妙花》。

    曹主编翻看着:“这里面几篇文章选的是真好。你看这,写得是小姑娘孤身一人来求学,恋上不该恋的人,最后想开。道德比爱情更重要。再看这篇,简直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版,两村子结仇,两个学生奋发向上学习,之前一直竞争,又情愫暗生,最终成功在一起。”

    他一连说了几篇:“有中外戏剧的味道,又有现在桑晓晓通俗文学的味道。”

    汪老听出了他的赞扬,却点了另外几篇:“你看她这篇写的是商人,她选的其它几篇呢?每一篇都有一个事业,有研究人员,有教师,有警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着梦想,有着要做的事情。”

    他也很是赞叹:“确实是个好姑娘。这个杂志你去说的时候,就说我也支持。我回头和老家伙们都聊聊,年轻一代有想法,我们总是要试试。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看多了这样的文章,年轻人想法必然会逐渐朝着这方面靠。你以前搞宣传过,知道这个重要性。”

    曹主编连连应着:“是。”

    汪老翻开页面,看着桑晓晓亲笔代表编辑部写下的想法:“一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添砖加瓦,二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三愿在你我携手之下,祖国繁荣昌盛。”

您正在阅读《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的章节:第99章 【1+2】《妙花》杂志……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8366/20881566.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