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都市 > 八十年代生活日志 > 第53章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5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暑假前,徐榛年去接了小舅子来京都。

    因为国家开始发展沿海地区的政策,这半年来桐照村变化也挺大。其中最大的就是修路。

    修的自然是那条进村唯一的山路,这几年“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喊到了大江南北。桐照村要发展起来,修路是必须的。

    于是从化冻之后,政府的修路队就来了。村里只要有空的也会去帮忙,谁都知道这是为了村里好的事情。

    而渔场那边,这半年效益很不错。虽然这半年八成的收益都被林建友买了新式渔船,可老话怎么说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种新式现代化渔船比他从前用的那种好太多了,夹板下面还有一个冰室。光是这个,就能让他们多挣多少?

    所以这钱花得值。

    不过因为修路,唯一一条进村的路也不能走了,大伙儿都是走水路,得绕一个峡湾才到县里。

    徐榛年就是林建友开船去接来的。

    一靠岸,就看到这码头广场变了样。如果说原来这是纯天然的空地被叫做广场,现在就真是被建设成了广场。

    “大变样了?”林建友问道。

    徐榛年点头,然后就听到林青晨叫自己的声音。那小子在前方一群半大孩子堆里,他们围着一不足半米高的油桶。

    林青晨拎着空空的面袋子跑过来,“姐夫,我蹦爆米花,你乐意吃不?我姐就爱吃,咱们给她带点过去。罗大爷好不容易才回村蹦。”

    林建友一掌拍到老儿子肩膀,“你自己想吃就吃,少扯到你姐身上。”

    林青晨被打了,嘟着嘴,不服气道,“本来就是……”

    “爹,我跟晨晨一块回,您不是说这鱼得趁新鲜时候处理么,您先回去。”

    话音刚落地,就听到“碰”地一声,米花随着白烟蹦了出来。

    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嗷嗷兴奋地叫着,林青晨也不管他爹他姐夫了,又跑回去乐呵呵对着自己小伙伴张罗道:

    “快过来吃啊,贼香!艾玛两碗米蹦出这老些。虎子,狗蛋儿你们都过来呀,别客气别客气,我请你们吃!”

    好嘛,他一说完,旁边的孩子都过来了。都是一个村儿的,就少有不认识的。你一把,我一把,没东西装的就掀起衣服当布兜,很快,十多个孩子一哄而散,刚蹦出来的米花就抓差不多了。

    看他们都不像一下能走的,徐榛年就眼里带笑问林青晨:

    “多少钱一锅啊?娘可做了饭等咱们回去了,给人钱咱回家。”

    “五毛钱打一炮。”

    徐榛年从兜里掏了掏,没散钱,一拿就是大团结。

    “去,把钱给了,让人家自己蹦。咱得回去了。”

    林青晨推了,把装着爆米花的面袋子给徐榛年,“姐夫,我有钱。我给!”

    说完就跑到罗大爷身边,罗大爷和他来回推搡:“你这孩子!快拿回去,都一个村儿的,这就是费点柴,值什么呀。”

    林青晨才不管,扔下钱就跑了。还对着旁边的孩子说:“还能打三炮,你们自己蹦,我家去了。”

    李月娥刚煮好面条,正往面条上浇肉酱呢,就听到外面呼啦啦一群孩子的声音。她从厨房的窗户往外看,就看到她老儿子和姑爷被一群孩子众星捧月般围绕着。

    姑爷还招待呢,“晨晨,你带着你小伙伴们去洗手,然后去沙发坐着看看电视。”

    然后又听到姑爷问,“爹,咱家果盘在哪呢,我带了挺多东西来的。一会子您给各家都分点,我先洗一些给孩子们尝尝。”

    李月娥是怎么都没想她老儿子有这么多玩得好的小子们会上门。

    这也是她家第一次有孩子的朋友上门。

    因为她仨孩子都懂事,以前家里穷从来不会上人家去,更不会招人来家里。

    就是偶尔她能听到晨晨给他爷带槽子糕回来,说是同学硬给的。自己不舍的吃,在书包放了一天给爷爷带回来。

    其实是人家孩子知道再开学林青晨就要去京都念书了,舍不得小伙伴才一群人都来了,就想在最后的日子多玩玩。

    而林青晨呢,这些天他娘没少骂他日日在外面野。其实他就是和这几个同学一块玩呢。

    李月娥收回这些心思,第一次招待孩子同学她心情还有些小兴奋。端着肉酱面条穿着围裙就出去了,满脸都是热情的笑,让人家中午留下来吃饭,又说,“先跟你们姐夫吃点面条子,大娘这就去做饭。”

    说完就返回厨房,上回林青旸给家里买了冰柜,现在做饭方便极了,家里什么菜都有。

    京都。

    一岁半的小桐往林青玉的身后躲着,偶尔从她妈妈身后探出个头,露出小半张脸。

    榕榕斜睨一眼进门的“大哥哥”,他不认识,自顾自重复拍皮球的动作,十分淡定。

    娘亲舅大,林青晨抱起酷似姐姐的外甥女,那份稀罕外甥女稀罕得不行,“叫老舅!”

    小桐疑惑的撅嘴瞧着,又侧过头找她爸爸。

    徐榛年正在放东西没接收到他闺女的小眼神。

    林青玉看向弟弟林青晨:“晨晨。想姐姐了没?”摸摸头。又比划着自己,“长高了。”那一脸笑眯眯的,还把拍皮球的儿子扯到跟前。

    林青晨自认自己是大人了,撇撇嘴,“姐,我都是老舅了,你别动手动脚的。”

    林青玉还来不及说啥,小桐在林青晨怀里,两只胖手一摊:“嗨,老舅。”

    那小语气逗得林青晨直笑,也没了刚才绷着脸装成熟的样子了,他问:“姐,她怎么这么有意思!你还教啥了?”

    林青晨来的第一天,姐姐姐夫都在家陪着他。晚上他哥也带着未来大嫂来了。一家人去了浮生居吃饭。

    林青晨一进去就看花眼了,愣是缠着哥哥给他多拍些照片。他得寄回去让爹娘还有他以前同学都看看。

    他在京都玩得可好了,小学毕业了,这个暑假也没作业。就在林青晨以为他负责带着龙凤胎疯玩的时候,突然被姐姐通知,明天开始上补习班去。

    “姐,我成绩好着呢。年年都是第一,我还跳级,不用……”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林青玉打断了,“咱村小学啥水平,京都啥水平!姐给你找的是京都最好的小学,你不补课咋跟上人家。明年就考中学了,你必须考上最好的!”

    林青晨这下脸也拉下来了,还上小学这不蹲级包子吗?

    “姐,我该上中学了。”

    “咋就跟你说不明白呢,教育水平不一样,你在村里学的那些和人家这教的不一样。你现在去念初中只能念个普通的。这不行!我大老远给你折腾来京都不就为了让你赢在起跑线吗?快点的,吃了早饭我送你去。”

    徐榛年看了看小舅子的脸色,皱眉头,赶紧插话道:

    “晨晨啊,中午姐夫去接你回来。”

    就这样,这个话题被岔了过去。

    林青玉今天上午厂里还有会议,但她还是坚持她开车送林青晨去补习班。

    到了地方林青玉对着人补习老师点头哈腰客套,强调自己弟弟才来京都,普通话没那么利索,希望老师多提问多锻炼。

    接着她又扶着弟弟肩膀,“晚上姐和哥一起来接你。上课好好听,别怕,有啥不会的多问。”说着又从挎包里掏出一张大团结递了过去,“下课的时候请同学喝个汽水啥的,和人家好好相处。”

    林青晨看着大团结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林青玉抬手看了看手表,“晨晨,姐真得走了。你好好上课。”说着把钱塞了过去就踩着高跟鞋风风火火下楼。?

    到了厂里还没喘口气呢,林青旸就进来叫人了。

    “妹儿,走。工人都到齐了。”

    前面扩建的厂房还在盖着,放了麦假的工人们也都回来了。他们是知道厂子转手了,没见大门处都挂了“云谁之思”的牌子吗。

    几十号人全聚在大礼堂等着。

    林青玉和林青旸一前一后上台,前阵子从别的厂子里挖来的销售经理和生产经理已经在台上了。之前该交代的新规定都说了,她现在主要就是鼓励士气。

    “感谢大家相信我,我也就不说什么一定会干多好多好的话,这话太空。

    我跟你们一样都是农村出来的,咱就说些实实在在的话。那就是凡在咱这干活的,人家铁饭碗涨工资,咱们就涨!我说到做到!

    咱们的订单有多少,你们是最清楚的。接下来半年咱们都努力干,等到年底我给大伙儿发奖金!”

    话音儿一落,顷刻间全是鼓掌叫好声。

    员工大会结束后,林青玉又和厂里管理人员开会。一直到半下午,林青玉才开车去了饭店。

    开业一个月别看看着没从前那俩店红火,可大排档能和私房菜比吗?店里账上可好看了。

    林青玉这趟来也是有正事,这紧跟着下来不是就中秋节了吗?

    她过来就是跟殷师傅还有店长商量的,她想做中秋宴会。从茶点到菜品全部都得和平时的不一样。

    殷师傅本来就有家传,林青玉随口胡诌的那什么从古籍看到的菜谱人家都能七七八八想起相似的。

    再加上花灯、大香案、桂花酒那些有氛围感的东西一搭配,还别说真有那个意境了。

    从前就说过,这年代好些人都觉得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有能力的还都奔着国外去了。加上那十年确实把一些传统习俗落下了,中秋节也就剩下个一家团圆吃顿饭的意义了。

    这个时候,在那几家西餐厅这个那个活动中,她隆重的要过中秋节,打出传统文化不能丢的口号。其实也是挠到了文化局的痒处的。

    就有文化局的人透过别人递消息了,说是想提前来感受一下,问行不行?

    这怎么不行,可太行了!

    有了相关部门支持,他们宣传得更是如火如荼了。

    还没到中秋呢,位置就全订出去了。

    过节那天,林青玉包括林青旸和林青晨都一块儿跟着回了大院儿。

    兄弟俩不是第一回 来了,可每回看到门口那些站岗的大兵就紧张。

    车还没到徐家跟前呢,一直望着的徐老太太就拄着拐出来开门。

    俩宝奔跑着冲进太奶奶的怀里,差点把老太太撞摔了,可人家一点儿也不在意,喜得眼睛眯成一道缝儿,不住地说,“咱家大宝小宝又长大了。”

    后面徐枫年一家三口也回来了,圆圆长大一岁,小丫头看着比上回见面瘦了些,一下车就往这边跑,离很远就喊道:“小桐,榕榕!”

    等所有人都到进门了,满屋里都是说话声。除了徐志清得在部队看演出,其他人都到齐了。

    酒过三巡之后,大人们还得聊天,可孩子坐不住了。龙凤胎被老舅抱着跟着小姐姐一块儿下桌,林青晨带仨孩子在沙发上疯玩。

    白佩珍先问大儿子那边,这会回来是参加那什么会议的?在那边这么多年了,什么能调回来。大孙女都得上小学了,可不能再跟在山坳里。

    等徐枫年和董兰珍一句句地回应说清楚了,她又把目光放到小儿子这边。

    “青玉,晨晨现在还适应?”白佩珍问了句。

    “还行,暑假给他补了课,现在也在辅导班上学着。妈,我敬你一杯。”

    林青晨转的那小学是白佩珍给办的,要不一外地户口怎么可能说转学就转进那所小学。

    白佩珍喝了酒就看向林青旸,“她哥哥,我听说是处对象了?怎么样,到哪一步啦?”

    白佩珍从来不是管闲事的人,这要不是刚才她儿子扯着她说,“妈,我老丈人这会还在海上飘着呢,我大舅子对象那边你帮着和女方家见个面,成吗?”

    她还能说不成伤儿子心?

    林青旸经不过妹妹和亲家大娘连番审问,一五一十说了。最后稀里糊涂的当着大伙儿面给梁满月家打了电话,约好请梁家父母吃饭的时间。

    吃了饭,一大家子开了三台车去浮生居。

    他们到的时候正热闹着呢,一进庭院就给俩宝宝欢乐的直搂爸爸妈妈的脖子。

    前院后院都挂了不少形状各异的花灯,猜灯谜,吃月饼,香案拜月,池边赏月……

    和梁家人见面的地点也在浮生居。

    那面梁满月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的都来了,林青旸这边呢,是妹妹妹夫还有亲家大娘甚至休假的徐志清也来了。

    包厢门打开,白佩珍就起身迎了过去,她是把林青旸当自家孩子和梁家人寒暄。

    白佩珍一手一个,一边是梁满月的母亲,一边是梁满月的奶奶。

    “真不好意思,我那亲家现在还在老家赶不过来。正好赶上他们渔场最忙的时节了。

    那电话呀是我让青旸打的,我寻思俩孩子也处了有段时间了。咱们也是时候坐下一块儿吃个饭,碰个头。他在我们家真就和自己侄子是一样的。

    早前我也没少听我们小鱼提起你家姑娘,之前也没轻了帮我家孩子。真是太感谢了。”

    梁满月妈妈就笑道,“嗐,她们小姐妹俩的事儿,用不着说谢谢。这朋友不就是你帮我我帮你的。青旸家里的事我们也理解,早前送大龙虾到家里时就听他说了。”

    徐志清那边也在和梁满月爸爸还有爷爷寒暄。

    等正式进入到谈婚论嫁的时候,梁满月低着头,脸颊都红透了。

    林青玉陪着她出来,按规矩,女孩是不能在里面听的。

    俩人坐在露天区,要了果子酒。

    梁满月还是低头脸红状。

    “行了啊,别演了。”林青玉一手搭上她肩膀,一副咱俩谁跟谁的样子。

    梁满月嘿嘿乐了,扬了扬下巴:“谁演了,我这是害羞。”

    “光害羞,不高兴?妞,里面可都在谈你的婚事呢。怎么样,咱要不要偷偷去听?”林青玉故意逗她。

    梁满月一脸心花怒放还想装矜持:“我才不在意呢,我是高兴咱俩以后真就一辈子是一家人。”

    “感情我哥是沾了我的光啊?”林青玉边说边倒酒,示意梁满月也喝。

    梁满月拽着林青玉的胳膊表白道:“和你当朋友真好。还让我划拉来个林青旸,咱俩一起逃课,我还陪你生孩子,啊,现在想来我人生中出格的事都是和你一块做的。”

    林青玉这回没再开玩笑也认认真真道,“我和你做朋友才沾光呢,你帮我吵架,帮我摆摊,帮我看孩子……要不是有你,以前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嘿嘿,咱们要好一辈子。”

    “好一辈子!”

    林青旸和梁满月的婚期定在来年秋天。

    现在两人都忙,一个是忙着实习,另一个除了日常工作,周末还被妹妹安排进了人民大学开的企业管理班学习。

    不仅是林青旸,但凡林青玉觉得合适的人都被她抓着扔进去学习了。未来她想把这一摊子事都交给别人,而自己就做个富婆投资人,多轻松呀。

    这是她忙到已经一个多礼拜没看到孩子时,安慰自己唯一的动力。

    天气彻底转凉的时候,新厂房竣工了,林青玉也带着人去外省买机器。

    这一次买机器,她得把厂里的旧机器都给换成新的。至于旧的那些,她寻思也别浪费,还能卖给街道办的那些小作坊。

    新机器到位后,好马配好鞍,厂里效率大大提升。

    而徐榛年那边工地如今已经盖了一大半了,工人们现在都主动排班开夜车,就是为了能在大雪冻土之前把最后几层楼盖好。

    工地生活区徐榛年办公室。

    徐元榕小朋友打开饼干盒子,拿出第一块饼干知道先给姐姐,等小桐接了后,他才迫不及待的往自个儿嘴里塞。

    一边嘴里嚼着饼干,一边挺操心看姐姐有没有噎到。要是姐姐表情不对了,他还知道要给姐姐递水喝。

    林青玉风尘仆仆过来就在门外看到这一幕,她啧啧称奇。自己不过出差一个多礼拜,俩娃怎么就懂事这么多?

    李月娥是第一个发现闺女来了的。

    她和林建友这次是自己坐火车来的京都,提前没和任何人说,就是怕又要折腾孩子回老家接。

    一来先去徐家道谢,然后跟梁家吃饭,最后帮着闺女带孩子。

    “榛年那个偏心眼。姑娘想怎么吃怎么吃,可你儿子不成,愣是说要打小培养爱护姐姐的责任感。你是没听到他咋跟孩子说的。”李月娥忍了一礼拜了,和闺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告状。

    “咋说的?”林青玉配合问道。

    “榕榕,咱们京都老爷们再饿也不能跟女的抢吃的,这叫格调。”李月娥学着徐榛年的语气。

    “噗。”林青玉笑出声。

    李月娥白了她一眼,这都什么爹妈啊,还以为她闺女能心疼孩子呢,结果光是站一边笑。

    “你还笑呢,从你走就开始了。愣是在榕榕哭了两天后给练出来了。他是真狠得下心,俺们都饿了,还不让吃。我就没见过这么当爸的。

    人榕榕哭得直抽抽他还在那说一堆没用的。俺们才22个月的小宝宝呢,知道啥啊就教这么多!”

    林青玉还要再说,话都到嗓子口了,她被俩孩子看到。俩宝宝噔噔噔往她这里跑。

    “妈妈!”

    “嗳,想没想妈妈?”林青玉伸开双臂一手一个搂着孩子亲。

    小桐爱撒娇,“想了,想妈妈。”

    而榕榕呢,明明也想,却愣是光搂着林青玉不说话。

    徐榛年在外面看到媳妇的车就赶紧往办公室跑。

    一家四口刚说两句话,就有个工人拎着布兜子敲门进来了。

    “徐总,谢谢您上次给我娘垫付医药费,这是我娘给孩子们做的虎头鞋。”那工人拿出两双儿童鞋,林青玉一看就知道人家真是用心了,这可是一针一线缝的,这得多费时费力啊。

    “一定要替我谢谢大娘,也谢谢你。”徐榛年接过布兜子。

    “徐总,您可别客气。我娘说别嫌弃就好。”

    “怎么会?大娘手艺真好,现在这种人工的满大街都少了。”

    等人走了,就是李月娥都夸这鞋做得好,夸人家是真用心了。

    可榕榕却突然说,“拒鱼,拒鱼。”

    “宝儿想吃鱼啦?晚上姥姥给你做。”

    人家哪是想吃鱼,是在说公仪休拒鱼呢。因此李月娥这一说,榕榕就激动了,抱着徐榛年小腿,“不不不,拒鱼!”

    徐榛年听明白了,他抱起儿子道,“那些个你让我睡前讲的童话故事,我瞅着没劲。就给俩孩子说历史。没想到他记下了。

    娘,拒鱼是古时候有个丞相喜欢吃鱼,人家送他鱼,他不要。因为他知道收了别人礼就得替别人办事。那万一有不好的,他那丞相也当到头了。到那个时候不仅没人送他鱼,就是他自己都吃不到了。”

    李月娥才不管什么丞相不丞相的,她就知道姑爷随口和孩子说的故事,她家宝儿就记住了。这才多大呀,孩子得聪明成什么样儿了?

    大雪纷飞的时候,工地停工了。

    虽然少了大型机器的转动声,但仍旧很热闹。因为今个儿是发工资的日子。

    徐榛年坐在办公桌后,他身边是对着财务报表点钱的林青玉。年前桌子上一边是她刚包好的红包,另一边是一叠红纸和财务报表。

    他们脚边是好几包大团结。

    屋里站着工地负责人和工程师,外面还有小组长维持秩序。

    林大舅喊道:“下一个,张爱国。”

    林青玉就笑呵呵递过去一个红包:“爱国叔,辛苦了。除了工资,这是额外的奖金。”

    “不辛苦不辛苦,我开年就早点儿来。”那奖金厚的张爱国一开始都有点不好意思接了。他之前是跟着儿子摆摊卖煎饼果子的,后来徐榛年工地招人他们父子俩就过来了。

    “不用,规定时间内到就行。过个好年,好好歇歇。”徐榛年笑着道。

    “大牛,今年辛苦了,明年见。这是工资和奖金。给大娘买身新衣服,新年快乐。”这是上回送了虎头鞋的退伍兵。

    类似这样的对话,夫妻俩发钱的时候说了很多回。

    直到最后一个。

    “大舅,这是你的,辛苦了。”徐榛年递过去两个红包。

    林大舅从林青玉工厂那边完工后就来了外甥女婿这边,还是做的监工。他是真能吃苦,每天东南西北地又是跑又是大喇叭喊话的,比徐榛年都操心。

    发完钱,林青玉在屋里等着,徐榛年又出去拿着喇叭喊话:

    “先跟大家汇报这一年咱们的成果……托你们福,咱们一期工程也快进入尾声。辛苦大家了,明年咱们再接再厉!我希望明年一期大楼能装修完成正式营业的同时,咱们二期也能开工!

    另外,这三天大巴司机都在,就是送大伙儿上火车站的。

    最后我祝大伙儿都新年快乐,过个好年。咱们明年再见!”

    “好!”

    人群里爆发出激烈的掌声,还有竖大拇指的。

    小两口就在掌声中开车往调味料厂里开去。这边发完钱了,那边也得发呢。

    平时开大会的活动室里,百来号穿着印着“云谁之思”工作服的工人等待着。

    他们昨天才加班出完年前最后一批货,可此时一个个都精神奕奕的。

    一个厂的效益怎么样,看工人的状态就知道了。效益好的厂子,工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积极。

    铁饭碗那都算啥?

    私人老板,私人厂子又怎么样?

    铁饭碗涨工资他们也涨了,过年过节,他们拎回家的东西是最多的。再有,他们林老板可说了,等私企可以买保险了,就给他们安排上。这样一来,他们和集体企业、国企差着啥了啊?

    一九八七年,除夕将至前,林家有一个算一个全去了胡同前面的十字道口。他们看人家也是来这儿烧纸钱,就跟着一块了,边烧边告诉过世的林爷爷林奶奶今年来这儿收钱。脚边几个麻袋的金元宝一个个被填进了旺盛的火光中。

    大年三十早上和下午那顿团圆饭,小两口都是在大院过的。

    冬天天黑的早,下午五点就黑透了。他们一家四口从大院离开到林家去。

    林青旸之前买了两套房子,一套给爹娘弟弟,另一套是用作婚房的。如今,一大家子就住在一块呢。

    徐榛年和林青玉抱着俩娃到林家时,大门早已四敞大开。

    林青晨穿着一身新衣服,手里还带着烟花棒的等着。等俩外甥一到,他就带着小家伙儿们在雪地里放烟火。

    过了年就是龙凤胎的生日,两周岁了。

    两家人聚在一块吃了一顿,林青玉还亲手给俩孩子烤了蛋糕,把用筷子打蛋清的徐榛年折腾的抱孩子时手都发抖。

    浮生居最大的包厢里,大圆桌坐了十几口人。照相机没事儿就咔咔两声拍几张,龙凤胎撒着欢,说话利索了,一会一句逗得满室欢乐。

    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先是徐榛年那一期工程完工,也叫浮生居的酒店正式对外营业,然后就是桐照村修了一年多的山路通车了。

    路通的时候,陈瑞在桐照村的海鲜加工厂和县里办的海鲜批发市场也正式营业。

    村里挖了一个大大的冷库,林青玉还捐了两辆崭新的大卡车,就是为了让村里运海鲜用的。

    等到外面开始飘桂花香的时候,秋天来了。这也意味着林青旸和梁满月的婚礼不远了。

    婚宴是在浮生居办的。

    当然不是饭店,是徐榛年的酒店。

    来得人不少,林青旸这些年也认识不少生意上的朋友,加上梁满月的同学同事和两边的亲戚,把一个大型宴会厅都坐满了。

    林青玉昨天晚上还和徐榛年咬耳朵呢,“人家问我什么时候结婚的,娃怎么这么大了,我怎么说呀?都怨你!”

    可到了第二天,她去师大同学桌敬酒的时候,每一个人问她那些让人尴尬的问题。

    那些曾经交往平平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客气,除了读书时候那些事,压根就没聊到其他事,对她有没有结婚,娃多大的事,人家压根就不在意。

    林青玉哪知道,这是因为她前面陪着梁满月敬酒,徐榛年也跟大舅子招呼客人的时候,她家俩宝宝就在门口的小花园就碰到这一桌叔叔阿姨。

    当时师大同学们在小花园里合照,林青玉曾经的室友周晓光就看到穿着粉色公主裙戴着小皇冠的女宝宝和穿着小号西装戴着领结的男宝宝。她怀孕了,看到长得这么好的孩子就喜欢,还以为人家孩子是和家里人走散了呢,就上前问:

    “你们是谁家孩子啊?是不是找不到爸妈了?”

    两岁半的小桐奶声奶气地回答,“我们是徐榛年和林青玉家的。等老舅没走散。”

    “林青玉?”周晓光声音有点大,那帮同学都被吸引过来了,然后就看到那俩孩子,异口同声地:

    “我妈妈!”

    林青晨很快出来把俩孩子牵走,留下一群数学系的老同学在计算孩子年龄。

    八十年代最后一年。

    连续忙了两年,不管是徐榛年还是林青玉总算是彻底闲下来了。

    这两年,调味料卖到了全国各地,当初二十万的效益就让工作组在会议上惊叹,现如今早就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厂房越盖越大,林青玉把周边的地都买了下来。在其他厂子把原来的配套建筑拆除的时候。她在厂里建了各种福利员工的建筑,曾经和工人保证过的福利待遇也在一样样实现。

    她还陆陆续续把自己看好的人都送进企业管理班学习。随着他们一个个毕业了,能独当一面了。她当初想要做投资人的梦想差不多就能实现了。

    而徐榛年那边呢,他就像当初和林青玉求婚时说的,夫妻俩一起走,谁快了谁停下来等等。

    本可以把酒店往周边城市扩张,因为妻子,因为孩子,他放慢了脚步。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这几年他和媳妇都忙,俩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如果他不停下来,那他将会错过很多孩子成长的时光。

    还是那句话,赚多少钱是多?

    一九九零年一月二十六号是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除夕。

    这一年,两家人第一次合在一块儿过年。

    地点是北站胡同徐家老宅。

    天刚蒙蒙亮,外面就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随后,徐家厨房灯也亮了。

    李月娥和白佩珍这两位母亲,不约而同地大清早就进了厨房。

    这二年,李月娥留在了京都帮闺女看孩子,和徐家来往也多了,当年那些事早就过去了。

    李月娥从窗台上解下冻了一晚上的肉,浇热水解冻。然后又从架子上薅了一大把小葱。

    白佩珍从盆里拿了酸菜出来切,她不爱吃腌菜,可她小儿媳喜欢。

    等到徐榛年和林青玉牵着龙凤胎出去的时候,堂屋里已经支起案板了。

    两家的大哥大嫂还有大侄女都在包饺子了。

    俩小胖娃一看姐姐都在玩面,他们不干了,强烈要求参加。结果包的乱七八糟的不说,还整得一身面粉。

    下饺子的时候,林青玉把俩孩子捏的也煮了。饺子熟了,人家碗里都是白胖饺子。龙凤胎呢,两碗面片肉汤。

    “这都是你们自己包的,不能浪费粮食对不对?自己吃。”

    榕榕已经认命了。

    “爸爸?”小桐还试图挣扎一下,然后就看到她妈妈瞪了爸爸一眼。

    “闺女吃,咱以后吃现成的,别动手了啊。”

    看着俩孩子那忍辱负重的表情大伙都笑了。

    忙忙叨叨一整天,晚饭开席了。

    大圆桌上摆着十六道菜,有妈妈们做的,也有儿媳妇们做的。

    酒过三巡后,最乐呵的就是已经八十的徐老太太。

    她满脸红光看向林青玉的方向。

    “准,仙姑都说准了!”

    九十年代的第一天。

    早晨四点半,徐榛年跟看不出眉眼高低似的非要拽起昨天被折腾了一晚上,腿还软着的林青玉。

    他连商量带诱哄的给林青玉穿衣服递牙刷,目的就是为了拉着她一块儿重走八五年俩人刚认识那胡同。

    他盘算得好,可房间门一开。小床里的两孩子就醒了,“爸爸妈妈,你们去哪?”

    还是那个胡同转角。

    五年前,徐榛年在这里撞上偷摸看哥哥摆摊的林青玉。

    五年后,徐榛年和林青玉中间牵着他们五岁的龙凤胎。

    本以为正月初一外头应该没人会摆摊,可走过那转角,已经成了早市的街道上,三三两两地停着小推车。

    热气腾腾的白雾后面是一张张努力生活的脸。

    “热烧饼,热果子,尝一尝看一看啊!”

    徐榛年和林青玉同时扭头,两人对视了数秒,暗潮汹涌的情愫在两人之间蔓延,他们刚要异口同声说点啥。胖闺女松开爸爸的手,跑到小摊前。

    “叔叔,来点烧饼。”又回头,“弟弟,你要吃啥?”

    最后徐榛年抱着俩孩子,林青玉一手拎着兜子,另一手挽着他的臂弯。

    在踏进老宅之前,两人在叽叽喳喳的童言童语中,再次对视,这回儿谁都没打算说啥,可又都看明白了对方的眼神。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更多精彩好书尽在耽美小说网】

您正在阅读《八十年代生活日志》的章节:第53章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8508/21211993.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