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恐怖 > 大明世祖 > 正文 第三十七章绍武三年的预算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三十七章绍武三年的预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陛下,虽说朝鲜贫瘠,但到如今,其已经到了无法放弃的时刻。”</p>

    赵舒拱手,宽松的官袍尽显威仪,双目有神,说的话更是掷地有声。</p>

    “这是为何?”吕大器可不畏惧首辅的名声,挺着胸膛问道。</p>

    “失去了一个朝鲜,甚至不如本土一个县,何以如此难舍?”</p>

    这般话,与质问一般无二,所有人大吃一惊。</p>

    看来吕大器果真是怒了。</p>

    只见他唾沫齐飞,气势汹汹道:“西北方向,山西对河套虎视眈眈,刘廷杰不止一次要求出兵;甘肃省更是饱受闯贼肆虐,高一功仅能自守。”</p>

    “云南的孙可望盘踞数载,百姓哀嚎,久不闻王师消息,上百籍贯云南的官吏联名上书,要求王师西进,但都被堵塞回去。”</p>

    “如果他们知道朝廷没去西北,云南,反而浮海去往朝鲜,派遣的还是京营,岂不是舆情沸腾?”</p>

    这番话倒是实情,也道出了中底层官僚百姓与上层人物的思维不同。</p>

    例如,云南的士绅官吏想要尽快回家,朝廷却想着尽可能削弱满清的实力,两者自然起了冲突。</p>

    “云南,甘肃倒是不急。”</p>

    这时,次辅张慎言突然站出来,面对吕大器,以及其他尚书,严肃道:</p>

    “孙可望和闯贼,不过是咬人的蜜蜂,看起来凶勐,实则不堪一击;而建奴则不然,其就是毒蛇,打蛇不死反受其乱。”</p>

    “百姓愚昧,士绅短视,尔等坐镇中枢,岂能受其左右?”</p>

    阎崇信此时也站出来,厉声道:“轻重不分,缓急不辨,无论如何朝鲜必然要救,满清也必然要打,不惜一切代价。”</p>

    连番呵斥,六部尚书兀自不服,但口头却停了下来。</p>

    冬日的阳光折入窗口,数十根明亮的蜡烛使得殿中极其明亮,文渊阁的气氛此时格外诡异。</p>

    内阁三人,六部尚书,似乎走向了对立。</p>

    不过皇帝坐在龙椅上,对于剑拔弩张的两方不以为意。</p>

    随着国势的稳定,内阁三人权力也分工完成,内阁的权势日长,而六部的压力自然大增。</p>

    由此,借着这个由头,六部吵闹起来,看起来是在说满清,实际上确实在争话语权。</p>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一个朝廷必然只能有一个中枢,内阁的强势在所难免。</p>

    决策权纷争有很多,从魏晋南北朝的尚书省,再到隋唐的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一直在中书、门下流转,直到明初,六部决策执行二合一,权力空前强大。</p>

    而至今,随着内阁分管六部,阁老们的权力越大,尚书的权力就越畏缩,谁都不甘心。</p>

    不过六部尚书也只能在明朝有存在感,到了清朝就彻底沦为了工具人。</p>

    “好了。”眼看着吵的差不多了,皇帝这才制止:</p>

    “朝鲜之事必须继续,既然平壤守住了,那就用添油战术,不断地增兵,毕竟钱粮我可不怕。”</p>

    虽然北方各省豁免了钱粮,但南方粮食通过海运,着实让天津港忙活了许多。</p>

    关键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也开始走海运,节省了大量的损耗,同时给太仓中带来大量的存粮。</p>

    秋粮入库近八百万石,商税约六百万块银圆,他可以拍着胸脯说一句府库充盈。</p>

    另外据广东巡抚言语,市舶司?开后,来自于安南的粮食也大量输入,虽然难吃了些,但到底管饱。</p>

    如果用市舶司的存银来买粮,再增几十万石也是小事。</p>

    “大明公报上也要明言,国仇家恨可不能忘,对于满清必须铲草除根,让云南的百姓暂且苦一苦,苦尽甘来嘛!”</p>

    言罢,六部这才罢休。</p>

    随后就是绍武三年的预算。</p>

    由于北方免税一年,半税三年的仁政,所以朝廷大部分的钱粮依旧来自于南方,北方的贡献微乎其微。</p>

    按照户部估算,夏粮、秋粮,再加商税,地方中央,总计得粮两千万石左右,两千一百万块银圆。</p>

    归属于朝廷支配的有粮一千四百万石,银一千六百万块。</p>

    “其中盐业占据大头,票盐法已普及至南北,预计明年可得六百万块银元,茶、铁、酒等算入商税中,与盐相差不离。”</p>

    “剩余的多为与地方半分的坐税,钞关。”</p>

    朱谋喜笑颜开的介绍着。</p>

    “北方各省新归,湖南、安徽、江苏、甘肃等省新分,增加了大量的官员,再加上年俸改制,吏部须银六百万块。”</p>

    吏部尚书王应熊张口就说道,直接呛得朱谋说不出话来:“你真的是狮子大开口。”</p>

    朱谋细细掰扯道:“如今县衙六房等官吏,皆由地方户房支出,吏部仅要支应掌印坐堂官,一县不过通判、教喻、巡防等寥寥数人……”</p>

    “吏部仅需百万块就够了。”</p>

    “胡扯——”王应熊气恼道:“全天下一千六百县,三百余府,百万块哪里够?”</p>

    “你要的确实多了。”一旁的吕大器耿直道。</p>

    “自崇祯以来,朝廷拖欠了地方官多少饷钱,为了体现陛下仁德,总得弥补吧?”</p>

    “一次性补个三年的吧!”</p>

    朱谊汐想着明朝寅吃卯粮的习惯,只能摆摆手道:“每年补还一年,三年还清。”</p>

    “如此,最多两百万块。”</p>

    “兵部管着天下各地兵马,京营六万人,饷钱、火器火药,衣物等,每年须支用三百万块,地方驻防兵马,也要两百万块,如今增添了朝鲜用兵,再来百万。”</p>

    “合计六百万块。”</p>

    吕大器倒是老实,一五一十地述说着。</p>

    朱谋应下。</p>

    “如今官道修补,运河疏通,边城修葺,黄河防护,须三百万块……”</p>

    “不行,黄河虽无事,但也要谨慎,可拨五十万块,官道先修北直隶,五十万块,运河三十万……”</p>

    “只有一百三十万。”</p>

    姜曰广气得直跺脚,看着内阁三人,见其不动声色,只能作罢。</p>

    礼部难得开口:“各省贡院、府学、县学,国子监等,都须重修,先帝陵寝也要维护,思宗(崇祯)、代宗须重建……”</p>

    “至少得五百万块。”</p>

    “不行——”朱谋直接拒绝:“先帝陵寝须谨慎慢修,可分数年,今年可各五十万块。”</p>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玉anapp.c】</p>

    “至于贡院、县学等,地方岂能全交给朝廷?让他们募捐乡绅,朝廷只出一半……”</p>

您正在阅读《大明世祖》的章节:第三十七章绍武三年的预算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5173/21392073.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