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 > 言情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03章 .发奋
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
确定

第103章 .发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人们的事儿,娃娃们最后才晓得。

    冬子和梅子很意外。

    沪上是他们的家,从未想过离开。可父亲调动了,他们也要跟着走。

    两个娃娃耷拉着脑袋,情绪低落。

    他们舍不得大院,舍不得孙姑姑,还有小苗。

    柳进原明白娃娃们的感受,就征求一下意见。

    “冬子,梅子,你们想留在沪上,还是想跟着爹去金陵城?”

    “爹,我想留在沪上,也想跟爹在一起……”

    “梅子,只能选一样……”

    梅子不吱声了,团着手,可怜巴巴的。

    “爹,能不能不走啊?”

    “冬子,爹有任务……”

    十三岁的柳冬生已经懂事了,虽然舍不得离开,可还是点点头。

    梅子瞅瞅冬子,也跟着点点头。

    “冬子,梅子,爹先去报到,等安顿下来了,就接你们过去......”

    “嗯。”

    “你们在家,要听苏阿姨的话……”

    安抚好了冬子和梅子,柳进原稍感心安。

    到了那边,更专注于军事研究。他喜欢看书,也肯动脑子。作为一名军人,战争年代奋勇杀敌,和平年代要收起锋芒、修炼内功,这对国家、对自己都有益处。

    柳进原一向稳重,考虑问题很全面。

    他把进军叫过来,好好谈了谈。

    “进军,大哥走了,以后要谨言慎行……”

    “哥,你放心。”

    “进军,找个机会去学院学习,提高一下,不管什么时候,知识都很重要……”

    “好。”柳进军点点头。

    一直以来,他随着大哥东奔西走,打了不少仗,也立过战功。可未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心有遗憾。大哥说,战争很残酷,不想他去冒险。这是出于家人的关心,宁可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也要保护好亲人。

    这一回,他和玉华留在机关,跟大哥分开了。

    就像突然长大了,有了担当,也有了压力。

    临行前,柳进原请田大旺一家聚一聚。

    他做了几个拿手菜,苏红霞打下手。

    柳进军端茶倒水,和田大旺说话。孙玉华挺着肚子,倚着沙发,负担很重。孙梅英一边陪着,一边盯着娃娃们。凯凯和三子脱了鞋,爬到沙发上,头顶着头,看谁劲大。五一做裁判,嗷嗷着,唯恐天下不乱。

    冬子、梅子跟小苗凑在一起,叽叽咕咕。

    “冬子,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

    “嗯。”

    “梅子,到了那边,要努力啊……”

    “嗯。”

    三个娃娃说着话儿,像小时候那样。

    看到小不点们胡闹,不约而同地撇撇嘴。

    第二天,柳进原出发了。

    苏红霞也打了调动申请。她是医生,去哪儿都好安置。

    父母那边也做了工作。

    母亲舍不得她离开,说:“去了金陵城,一年才见几回面啊?”

    “姆妈,到时候把你们接过去,想住多长时间都行……”

    苏红霞哄着母亲,做着保证。

    父亲一向开明,说:“和平年代做做学问,教教书挺好的,比打打杀杀的要强。去了那边,跟进原好好过日子,生活上多体贴一些……”

    苏红霞都答应下来。

    母亲希望她跟进原生个孩子,说:“趁着年轻早一点生,不然,会后悔的……”

    她郑重地考虑了一下。

    成家快三年了,冬子和梅子也长大了,有个娃娃挺好的。

    过了几天,柳进原打来了电话。

    “红霞,这边都安排好了,月底之前,我回来接你们……”

    “好,我这就收拾东西……”

    行李很简单,房子、家具都是部队上的,统统还回去,一些日用品留给了进军。学院那边安排了住所,配套很齐全,待遇跟这边一样。冬子和梅子的学校也联系好了,是军民合办的,教学质量很好,离住所也很近。

    赶在开学前,苏红霞去了学校,给冬子和梅子开了转学证明。

    柳进原也从金陵城赶了回来。

    “冬子,梅子,跟田叔叔、孙姑姑道个别……”

    柳进原在家里呆了两天。

    行李都运走了,一家人要出发了。

    这天,孙梅英请了半天假,带着小苗去车站送行。

    柳进原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子,气宇轩昂。苏红霞也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子,像一位出征的战士。

    冬子和梅子也穿着短大衣,系着围脖,一副出远门的样子。

    “大妹子,快回去!”柳进原挥了挥手。

    一家人登上了列车。

    冬子和梅子趴在车窗上,望着孙姑姑和小苗,很是不舍。

    “小苗,记得写信……”冬子大声喊道。

    列车启动了。

    田小苗站在月台上,挥着小手。

    她跟冬子、梅子一起长大,一年一封贺卡,延续了七年。

    以后,还会延续下去的。

    冬子和梅子走了。

    田小苗的心里空落落的。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可离别的愁绪还是溢满了心头。

    一连几天,她闷闷不乐,就抓起笔写了一封信。

    “冬子,梅子,你们好!去了一个新环境,要适应好一阵子,你们俩要加倍努力喔。等到放暑假,一定要回沪上探望,我娘做好吃的,给你们留着……”

    田小苗宣泄了一番,觉得舒服了一点。

    这时候,学校开学了。

    田小苗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中。

    “爹,娘,我要跳级……”

    田小苗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初中课程太简单了,每天上课纯属浪费。以前,她跟冬子、梅子玩在一起,是想延续儿时的欢乐,可现在欢乐没了,就发奋好了。

    田大旺和孙梅英晓得闺女聪明,跟别的娃娃不一样。

    可听到小苗要跳到初三,还是吓了一跳。

    “小苗,你一下跳两级?”孙梅英瞪大了眼睛。

    “嗯。”田小苗点点头。

    “小苗,你才十三岁,真要跳两级啊?”

    田大旺再三确认,田小苗态度坚决。

    田大旺答应下来。

    他相信小苗。他念夜校那会儿,小苗没少出力。寒假里,小苗也一直看书,说把初中课程都学完了,正在读高中课程。

    “小苗,爹去学校提申请,要是批不下来,就跳一级好了……”

    田大旺打了预防针。田小苗攥着拳头,很有把握。

    到了学校,找到教务处。

    教务主任戴着眼镜,直摇头。

    “田同志,田小苗同学成绩不错,可离跳级还远着呢!再说,基础打得不牢靠,对学习不利……”

    “吴主任,小苗把初中课程都学完了……”

    “学完了?”吴主任瞅瞅田小苗,不敢相信。

    “吴主任,我自学的……”

    田小苗从书包里掏出初三课本,给吴主任看。

    吴主任半信半疑,拿了一份空白试卷说:“田小苗,你把这道题做一下……”

    “好。”

    田小苗接过试卷,三下两下就做完了。

    吴主任看了演算过程和答案,瞅瞅小苗。

    这么难的题都会做,这是一个神童?

    吴主任考虑一下,说:“按照规定,学校不提倡跳级,若是非要跳的话,就得参加考试,若是通不过,甭说跳两级,就是跳一级也不行……”

    “吴主任,那就考!”

    田大旺想证明一下,田小苗也很自信。

    当天上午,吴主任找了数学和语文试卷。

    田小苗在教务处,一口气写下来。

    吴主任亲自批改,数学满分,一道题都没错。语文也是满分,不管是语法还是作文,都很出彩。

    吴主任很兴奋,又考了历史和地理。

    田小苗说得头头是道,吴主任惊讶得不得了。

    这是一个神童,一点都不偏科,得好好培养。

    吴主任大笔一挥,批准了小苗的申请。又把初三年级的教员们喊过来,说:“来来来,看看卷子......”

    这是上学期期末试卷,得满分的没几个。

    几位教员一看,就要抢人。

    “吴主任,让田小苗去我们班……”

    “不行,得去我们班……”

    教员们互不相让,差点吵起来。

    “不要争,不要抢,咱们抓阄,谁抓到了就是谁的……”

    吴主任一脸严肃,团了几个纸团子。

    田小苗被初三(2)班抓到了,李教员高兴得蹦了起来。

    “田小苗同学,走,认认班级……”

    田小苗挎着军用书包,跟李教员进了班。

    她穿着方格外套,留着齐耳短发,一脸稚气。可她个子高,蹿到了一米六二,细细条条的,像个中学生了。

    “同学们,来认识一下,这是新同学,叫田小苗……”

    班里的同学不晓得田小苗跳级,以为是从外校转来的。

    田小苗坐在第一排,开始了初三学业。

    她不喜欢说话,上课时发发呆。

    放学了就回家,独来独往的。

    这天,孙梅英捎回来了一封信。

    是冬子和梅子写的,牛皮纸信封上盖着一个三角戳,没有地址,只有信箱号。这是他们约好的,信件投寄到粮店,托孙梅英同志转交。

    田小苗看着信件,想着金陵城。

    冬子和梅子适应了,在那里一定很快乐。

    田小苗平复了心绪,一门心思学习。

    她的同桌叫盛爱龄,对田小苗很好奇。这天放学后,盛爱龄拉着小苗,一脸兴奋地说:“田小苗,话剧社招人呢,要不要参加啊?”

    田小苗摇摇头,可盛爱龄热情地邀请着。

    田小苗推让不过,就跟着去瞧瞧。

    话剧社的同学正在排练,一板一眼,很认真,也有点笨拙。

    田小苗看着,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田小苗,你终于笑了,我还以为你不会笑呢!”

    盛爱龄很开心,像完成了某项任务。

    田小苗咧咧嘴。

    这是她结交的新同学,穿着红方格裙子,梳着马尾辫,很活泼。

    后来,田小苗才晓得盛爱玲家里是资本家,住着花园洋房。解放前,使唤了七八个佣人,阔气得不得了。公私合营后,吃着股息,跟普通人家不同。

您正在阅读《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的章节:第103章 .发奋
手机阅读地址:https://m.qqtxt.cc/html/66835/20081106.html

【高速文字首发 www.qqtxt.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qqtxt.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